2009年的亚洲艺术品市场领先复苏,2010年的亚洲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一片良好状态,同时也让世界的眼光注意到了亚洲地区藏家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力。2011年西方资本开始了向亚洲地区艺术品市场的全面挺进。
首先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动作。1月27日佳士得公布的2010年拍卖业绩数据显示,该公司当年在全球的艺术品成交金额为50亿美元,同比增长53%,而以香港为拍卖中心的亚洲地区成交金额为7.7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11%。另外,佳士得全球拍卖20%的成交金额(不含买家佣金)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买家,这一数字在2009年是16%,而在2005年是7%。根据这一组数据,佳士得拍卖公司采取了几项积极举措,除了去年在新加坡自由港建立了一个艺术品储藏设施之外,又在全球增加会讲中文的员工数量,并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设立36人的团队专门服务中国买家,这其中就包括四位新高管人员,负责发展亚洲区内新业务及客户网络,满足众多中国新买家和卖家的需要。此外,佳士得官方网站正在升级,希望能更加方便中文用户使用
与佳士得相比,苏富比公司则表现的略显低调,但显然亚洲拍卖成绩的高升刺激了这个作风务实的公司。据统计,香港拍卖会的成交额占苏富比全球拍卖总额的百分比,已由2004年的5%,大幅攀升至2010年的16%。另外买家方面,2005年中国买家占香港苏富比全年拍卖成交额仅5%, 2000年中国买家所创造的成交额首次超越其他地区,到了2010年其份额已上升至42%。为进一步的加强亚洲地区的客户联系,2010年下半年苏富比首次在内地、香港举办了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油画巡展,另外开办了“世纪藏臻”等学术与教育性的专题展览。另外,从2010年开始苏富比在香港举办的拍卖作品总价值呈逐步增长态势,2011年4月即将举行的香港春季拍卖会的作品总价值更是超过了24亿港元,为历年新高。
另外,英国的宝龙 (Bonhams)拍卖行,2007年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红火,就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将业务延伸到了亚洲地区,现在来自亚洲顾客的购买力占据了香港宝龙拍卖市场成交份额的百分之五十2010年10月30日,宝龙又进行了一项大的举措,首次在北京国贸饭店举行了内地首场预展。
亚洲当代艺术拍卖现场
与拍卖公司的大手笔相比,西方画廊的挺进则显得稍微弱势一些。高古轩画廊今年一月于香港中环的毕打行大厦开设亚洲首间画廊,重点发展亚洲市场,正如香港高古轩画廊亚洲总监尼克·希穆诺维克(Nick Simunovic)所形容的“收藏艺术品的亚洲藏家在惊人地增长…我认为西方当代艺术品在亚洲市场是持续扩大的。”另外还有西方大牌画廊挺进了韩国、印尼等其他亚洲地区。
西方当代艺术家如今也将眼光瞄准了亚洲市场,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亚洲各大博览会、拍卖行以及画廊的展览现场,从香港到新加坡、首尔、北京。
而2011年1月Artprice网站发布的《2009-2010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报告也指出了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依靠其良性的增长而成为了国际艺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台湾、韩国、新加坡和日本在世界版图上也逐步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它们与中国一起所构成的惊人力量,足以颠覆美国人建立起来的秩序:2009年,亚洲的当代艺术拍卖业务量首次赶超作为龙头老大的美国(亚洲地区为1.5亿美元,美国为1.42亿美元)。2009年当代艺术品拍卖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拍卖公司中,亚洲公司占据了5个席位。中国作为艺术市场亚洲区域的引擎,正在不断发展。在2009-2010期间,中国当代艺术销售利润是世界当代艺术收入的25.6%,紧随霸权遥遥欲坠的美国之后。显然亚洲目前的转变引起了中心偏移,亚洲地区的艺术市场如今已经成为了未来艺术市场发展的新中心。
香港高古轩首展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