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在他北京的工作室里
巴塞尔艺术展5月23日将在香港首次展出,这是对中国藏家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的一种认可。
据欧洲艺术基金会的数据,去年中国艺术品和古董的拍卖和画廊销售下降了大约四分之一,显示中国藏家变得更为谨慎和成熟。
全球几百家画廊下周将到香港来推他们最喜欢的艺术家,但投资者要谨慎从事。因为要从艺术市场挣钱很不容易,投资者的口味变化常常难以琢磨,而且这个市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价格不透明和流动性不足。
过去一年,就算是最负盛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价值也有所下降。根据Artprice网站的数据, 在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间,画家曾梵志作品的拍卖成交额同比下跌了15%。他最出名的作品“面具系列”,反映了在现代中国社会,人们常常隐藏真实情感。
另一位中国著名画家张晓刚,他因在刻板的照相馆黑白老照片上加入突兀的红色色块的“血缘系列”而为人所熟知。在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间,他作品的拍卖成交额也同比下滑了三分之一左右。艺术家和股票不一样,我们很难画出他们每天身价到底多少的曲线图,但通过拍卖成交额起码可以表现市场的大致情况。
有时,欣赏口味的变化和过度曝光都会有损一位艺术家的价值,就像海外奢侈品大品牌在中国的遭遇一样。还有一点是中国政府对于送礼文化的打击,让把艺术品作为礼品的“雅贿”行为现在有所收敛。
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价格调整是个不错的入场机会。但进入市场之前,投资者必须确保他们不会犯之前同样的错误,比如没有做足够的功课,还有把艺术品当成金融资产。
瑞银财富管理艺术品顾问服务中心的负责人Patricia Amberg说:“艺术品不是合适的投资标的,因为收藏体现的是爱好和传承,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品不仅有问题,而且也对收藏本身也不公平。”
艺术品世界的进入门槛高,这让人感到又迷惑又丧气。这里多的是不公开的派对,作品也不总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艺术品交易的价格常常不公开,也不透明。公众可以得到的唯一信息就是拍卖的结果,这些数据常常用来显示艺术品市场的波动,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市场很小的一部分。
艺术品的交易成本非常高。画廊一般把价格标高30%到50%作为佣金,而拍卖行对于价值10万美元以下的作品,收的佣金可以高达25%,卖家也不得不付出最高20%的佣金。艺术品市场流动性也不够,只有很小一部分的艺术品有真正的二手市场。画廊很少会把它们卖出去的作品再收回来,也只有小部分艺术家能够进入拍卖行的殿堂。
就算拍卖行也不建议人们为了投资来买艺术品。他们的建议是买可以承受范围内的最好的艺术品。这就意味着艺术品更像是消费品。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负责人林家如认为:“应该买喜欢的作品,如果能够带来利润,那就更好。特别而又少见的佳作,有历史意义和艺术特质的作品总会受到欢迎,它们相对而言更能够有保值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