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国当代艺术品网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HIHEY.COM为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1 11:20:38 | 文章来源: 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周报

经历了秋拍艺术品市场略带凉意的寒流,艺术品在线拍卖服务HIHEY.COM(以下简称HIHEY)于2011年12月10日00:00-13日24:00推出中国首场当代艺术网络拍卖专场“中国二十世纪和当代艺术”。本场拍卖精选了71件建国后的几个重要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涵盖了“中国二十世纪经典”、“启蒙与当代” 到“70 , 80未来一代”,其中不乏吴冠中,陈逸飞,艾轩,乔十光,李迪,张洹等艺术家的佳作。拍卖在经历了3天的在线拍卖之后在12月13号22点落槌,取得了1340万的成交金额(包合10%的佣金), 57%的成交率为中国艺术品在线网拍市场的拓展及实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网络拍卖的机遇

网拍最令人担忧的是艺术品的真伪鉴定问题,对此HIHEY给予藏家保真承诺。本次“中国二十世纪和当代艺术”拍品大多数是在世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根据来源、出版物等相关信息或与艺术家直接联系,给出专业鉴定团队意见。即便出现伪作风险还有以下应对借施:I.VIP预展期间可现场鉴定;2.如需要可预约来HIHEY公司或者送货上门让藏家近距离鉴定,送货费用由藏家支付;3.交易平台对拍品进行担保交易,所有拍品在拍出3年内如能证明为伪作,HIHEY均可进行双倍赔偿。

在拍品方面此次HIHEY此次将拍品分成三大板块,分别是漆画专场、回顾经典、未来一代。三个板块中主要是以回顾经典和未来一代板块为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其中在价值上占据优势的主要集中在漆画专场和回顾经典板块上,例如,以430万成交的吴冠中与漆画之父乔十光先生第一次共同创作的《傣家节日》以及以550万成交的陈逸飞创作的作品《列宁在一九一八》就分别来自这两个板块。而记者采访HIHEY总裁何彬先生得知未来的板块发展方向将根据手中掌握的拍品资源和市场需求,增加未来一代也就是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比重。

网络买家参与网上拍卖的竞买门槛相较于传统拍卖门槛要低。除特别说明的部分作品需要缴纳特别的保证金,参与本拍卖只需要缴纳5000元人民币、5万元等级的保证金;而中国嘉德从今年秋季起,将其拍卖会竟买保证金提高至人民币50万元。北京永乐日前也表示,其将从2011秋季拍卖会开始,将申请登记竞投的客户办理拍前手续时的信用保证金调升至20万元人民币: 另外,网上交易节省交易成本,一方面节省了拍卖现场的场地人员等费用,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藏家奔波的购买成本。比较关键的是,HIHEY在收取佣金方面也有优势,此次是成交价在20万以上佣金(包括买卖双方)收取成交价的10%, 20万以下的不收取佣金。采取无底价的拍卖的同时设定一口价,在国内线上拍卖也是首创。何彬告诉记者,“无底价竞拍所带来的价格是合理的,也更加理性,基本上低价的作品都卖出去了,这次网拍也积累了很多新的客户,有一些平时本身就赞助文化艺术的IT公司老板也参与了进来”。而一口价是对拍品的最高价约束。

此次网拍采用买家实名制登记注册,也会公布每一次的竟价价格,这些到最后会保留在出价记录当中,这对于买家是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而这些价格的透明也才能够保证拍卖的公平和炒作嫌疑的排除:在何彬看来,线上艺术品交易模式具有更强的交易透明度:“所有交易全部上税推动正规化交易,这是为吸引更多新买家和机构资本进入的必要条件。这将对于拍卖市场的竟拍流程的公开化、透明化以及草根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网络拍卖的挑战

一位50后藏家在HIHEY在线拍卖进行到第二天的上午时上班工作,下午打完篮球,晚上回家吃晚饭后坐在家中看电视,九点的时候他叫来儿子帮他上网查看他中意的藏品,然后让儿子在网上出价。这就是一个藏家在HIHEY拍得艺术品时的真实过程。拍卖也可以有时间深思熟虑,稳健出击。这是何彬讲述的一位藏家真实的网拍过程。

网拍的购买方式一方面方便了买家,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主导的受众从传统拍卖行业的中青年变成青年人70, 80后。据负责人何彬告诉记者:“本次拍卖80% 的买家都是70后和80后,最年轻的买家甚至有88年的。”购买群体的年轻化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10万以下的作品购买者以年轻人居多,而10万元以上作品的购买人群还是集中在50后和60后。

因此,在未来如何留住年青一代以及如何吸引和方便年纪稍长的顾客成为网络拍卖发展的挑战。对于年轻客户来说,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年轻艺术家的拍品数量,以实现多元化的选择和满足其购买需求。而对于年长客户来说,如何更好的提供服务使他们接受和适应网拍这种形式是有待探索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