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艺术品基金不应是面向公众的大规模基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13 11:08:37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英国鲜有新的艺术品基金问世

艺术评论:谈起西方艺术品基金,都会提到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一系列数据显示,它的操作是比较成功的。

哈丁:这个基金是英国比较著名的,它的成功靠他们早期购买的印象派作品,当基金卖的时候时机很好,日本的买家接盘了。作为以养老金为资金来源的铁路基金,他们可以做很长期的投资。我认为,养老基金如果操作得好,非常适合投资艺术品。西方现在大多养老基金可能会觉得对艺术品还是不很了解,所以不太敢投资。

艺术评论:但这个铁路养老基金成功运作后,却没有继续运作下去,为什么呢?

哈丁:这只基金结束的时候,应该是在1989年,当时我还很小,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曾经参与过这支基金运作者的谈话来推测原因。

在1980年代末,由于购买力很强的日本买家参与,艺术品市场的增长非常迅猛。艺术品的换手率很高,日本买家也极富竞争力。日本买家尤其喜欢购买印象派画家,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作品,因此使此前购买印象派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从中大为受益。不过,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日本经济的崩塌后日本买家的集体退场,使得西方艺术品的交易也迅速降温,并且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有了起色。而由于受到市场影响而亏损的艺术品基金,此后包括其在内不少艺术品基金都不敢出手,再度参与艺术品市场了。这是我的推测,但不能完全确认这是不是艺术基金减少的最准确原因。

艺术评论: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衰落后,在2000年后逐渐康复。那么,随之是否有一些新的艺术品基金见诸英国市场?

哈丁: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原先供职于佳士得[微博]拍卖行,他发现很多客户是通过艺术品作长期投资的,另外有的收藏家同时做一些买卖,也赚了不少钱。因此,他认为艺术品可能较为适合开发成基金的模式。于是,他就离开了佳士得,2001年创立了我们这个公司,这也启发了当时的其他人。到了2004年至2007年这个阶段,进入市场的艺术品基金确实比较多,当时的市场也在水涨船高。但许多都在2008年发生了问题。到现在,已经很少有新的艺术品基金面世。

艺术评论:2008年左右清盘的一些西方艺术品基金表现不太理想,是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的吗?

哈丁:有的是因为没有成功融资,有的是融资已经成功了,规模可能不是很大,他们投资的都是一些当代艺术品。那时候很多人想发行艺术品基金,却并不太了解艺术市场,凭借的都是此前在银行工作的经验,他们买的作品都不是最好的。金融危机之前,买家有一点投机性的倾向,金融危机后,人们会更具体地看投资的艺术品到底如何。那时候,那些艺术品基金要卖作品,就卖不到很好的价格,因此就失败了。这些都不是很大规模的艺术品基金。

艺术评论:规模是多少?

哈丁:很少有超过2000万美元的。

辨析多个利益方复杂动机

艺术评论: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有很多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你们也是同样的情况吗?

哈丁:我们的艺术品大多是私下交易,而不是在拍卖行买。我们不会向年轻的当代艺术家直接买,买的是已经有些历史、有些声望的人的作品。

艺术评论:你们从画廊还是从藏家手中购买?

哈丁:我们跟一些专家合作,有些专家有自己的画廊,有些通过其他方式来做生意。专家会给我们推荐一些作品。

艺术评论:也就是说你们会和一些所谓“经纪人”合作。

哈丁:是的。我们既和他们合作,也做自己的研究。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愿意做长期投资的人越来越少。这并不代表长期投资不好,而是人们担心有风险。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后,人们相比过去不那么有自信,不知道各种金融投资会是什么结果。原因之二,是无论哪种基金,融资在西方越来越难。原因之三,过去的基金有些失败了,主要是管理者不太懂艺术品。做艺术品基金要跟非常好的专家合作,如果没有专家的支持,最好不要进入艺术品市场。而特别好的、靠谱的专家不是很多。所以2008年后面市的艺术品基金在西方都不是很多。

艺术评论:英国市场上称得上“靠谱”的专家人数有多少?

哈丁:我们基金的创始人说过,世界上懂西方艺术品的不会超过100人,适合合作的不会超过20人。

艺术评论:如果你们要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话,要找到理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专家,并不容易。

哈丁:是的。我们以前有一个很小的中国基金,是跟专家合作的。因为规模太小,成绩虽然还可以,但是没有我们想象的好。

艺术评论:规模是多少?

哈丁:1000万美元之下。这个基金马上就要结束了。

艺术评论:想成为一个有竞争优势的基金,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因素?

哈丁:主要还是要和最好的专家合作。这些专家要有明确的动机,你必须要有效把控住复杂的利益关系。你要确认所寻找的专家必须很愿意和你合作,并且他们有合理的理由向你推荐最好的艺术品。你要与艺术界的外部环境保持密切接触,因为在这个圈内有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你必须有不同层级的决策机制,以此来平衡复杂的利益诉求。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基金规模。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购买顶级的艺术品,其通常是最可靠的投资。如果要建立艺术品投资的业务,而不是只是一次性的一只基金,就需要长期的投资方法。短期基金有可能成功,但却不可靠,有时他们也会非常失败。

艺术评论:就像你说的,由于中国艺术基金的金额很大,足以影响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那么当你们在拍卖市场购买艺术品时,是否会倾向于相比之下更为稳定的纽约、伦敦和香港市场?

哈丁:我们的基金以私下购买为多,不过当我们从拍卖市场上购买时,我们主要选择英国、美国、法国、瑞士以及中国香港市场。这样选择包括几个原因,如艺术品的来源、市场的起伏情况。当机会恰当,我们曾经也在中国内地拍卖市场上出售过一些艺术品。

艺术评论:中国艺术品基金,一方面受到拍卖行情调整影响,一方面“私人代客理财”和私募基金,逐渐取代公开发行的大规模的艺术品信托(基金)。你觉得艺术品基金总数减少、模式转变,是否在中国也会成为一个趋势,同时此前大规模发行后,艺术品基金市场正在经历同样的降温吗?

哈丁:我基本同意你的分析。从西方的视角来看,艺术品基金更适合于私人财富管理以及私募,而不是面向广泛公众的大规模基金,因为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不规则且常常难以把控的市场。我想,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一段过去数年极强的增长后,需要几年时间冷却,在此期间,对艺术品质量的关注,以及长期持有艺术品的观念,从长远来看将有益于这个市场。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