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税的阻力
一边是小清新、80后卡漫,一边是汽车、洋酒,不久前结束的“艺术北京”博览会,给人的感觉有点像中国的“赶大集”,也有海外参展画廊称之为”大杂烩”。但“95%的画廊有成交”又让各方皆大欢喜。
组织海外参展商和收藏者的力不从心,让内地的艺博会不得不转向依赖本土资源,不再与香港和台北地区的艺博会比较,甚至拒绝再谈国际化。那么,这是接地气还是一种生存妥协?对本土艺博会的品质和发展会带来什么隐忧?
国际化的阻力
虽然也有欧美各国的画廊参展,但世界知名画廊寥寥可数,海外收藏者的身影也是难得一见,曾经标榜“国际化”的内地艺博会,如今面临着难以名副其实的尴尬。
对比“艺术北京”的去年和今年参展画廊名单,海外画廊所占比例依然与去年持平,约为五分之一。不过,包括长征空间、麦勒画廊、佩斯北京、磨金石艺术空间、艺门画廊等十数家国内外知名画廊未能出现在此次展会名单中。
国内另一大艺博会巨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从2004年首次举办起,一直主打国际牌,诸如纽约高古轩老牌画廊都曾参展。直到2009年第六届CIGE,国际与本土参展画廊之比为7∶3,然而到去年时,这一比例已经降为1∶5。
尽管参展的海外画廊被评价为“大多无质量且水土不服”,“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微博]用了“奉献精神”来形容这些海外画廊,因为他觉得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包容度与认知度十分有限。
第三次来参加“艺术北京”的西班牙Nou Mil.lenni画廊负责人表示,来中国需要办很多官方手续,要几个月的准备才能把所有的作品带过来,而如果去欧洲、美国参展则容易得多。他觉得作为被邀请参展的画廊,官方应该提供相应便利。
艺评家吕澎[微博]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多种可能仍然是重要的,其实就是一个交流和相互认识理解的过程,国际化这种可能性不应该放弃。
税收重负
最为关键的是,高昂的税收和繁琐的手续,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设置了难度,使得香港艺博会的免税优势更加凸显,加之艺术巴塞尔的接手,一些本土和欧美画廊相继投奔而去。
在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艺术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增值税等其他税费也有大幅优惠或减免。比如德国海关对油画、字画、邮票等艺术收藏品采取零关税,该国正常的增值税为19%,对艺术品实施增值税减半,最优惠税率仅为7%。
而国内艺术品关税之重一直令业界难以承受。艺术品进口时需申报缴纳多种税费,包括“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与“消费税”。去年年初,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将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但提出暂行一年。
多种税费累计起来,使艺术品进口的综合税率往往超过23%。“在北京的艺博会上每卖出一件艺术品,都要缴关税、增值税等很多的税。”香港a gallery画廊总监梁建俭无奈地说,画廊的利润空间大约就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画廊为了不赔钱不得不想通过其他途径降低成本,有的画廊则干脆不来参加。
今年年底,首都机场附近的北京文化自由港将完工,有望实行艺术品交易免税政策,对于国内的艺博会而言,“我想这不是一件坏事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好比温开水。”董梦阳说。
所谓的保税区并不是零关税,比如中国的收藏家把海外购买的艺术品带回国,在文化自由港内可以免税寄存、持有或交易,但如果出港还是要缴纳税费。
艺术界人士一直在呼吁,高额关税降低了国际画廊入境设点营业的热情,阻碍了国内艺术博览会向国际化发展的路线,更降低了国内美术馆扩充国际馆藏的可行性。惟有实施进口零关税才是符合文化产业需求的治本之道。
但是关税或其它壁垒的现实,让国内的艺博会不得不转向,董梦阳的说法是,在历经数年的国际化扩张后,“艺术北京”要静下心来夯实内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