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至5月3日,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虽然场地展览时间是从早十点到晚七点,但微博上对艺术北京的讨论却可以持续24小时。至5月6日,艺术北京结束的第三天,在微博上对“艺术北京”进行搜索,已有9万4千多条结果。通过对这些微博,我们可以窥见今年艺术北京的一斑。
风格:偏向本土 有支持有反对
艺术北京VIP酒会的开幕当晚,一名“来闰”的网友就在微博上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艺术北京自诩博览当代,有类无品,饱含年味,一扫暮春淡泊。家园和村野少了,中产乐见的“城市新民俗”赫然大宗,报刊特写风笼罩画幅,讨好镜头成为形势。作品来看,写实稳妥无趣,抽象有待脑补,综合未老先衰。
这一观点引来众多的转发和评论,艺术北京艺术总监赵力率先大度回应:“当代艺术就需要批评,她承受得住!让批评来得更猛烈些吧!”而一名叫Sophie3545的网友则跟贴回复:“艺术北京存在的意义在于激活,持续的激活,而不是一朝一夕。暮春,可淡泊,亦可缤纷,何况此地春意正浓”。
美国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策展人徐钢:“这次艺术北京的粗略印象:小清新多,取悦观众的多,80后占主体。和国外艺博会比,缺少胆大的、惊世骇俗的作品,也缺少60到70年代出生的、有轨迹可循的艺术家的作品。”
策展人顾振清也在微博上说道:“今日才得闲认真看"艺术北京",一看就看了6小时。其实2013年"艺术北京"是有中国特色之写实艺术、学院艺术和"与时俱进"之水墨艺术的春天。许多当代艺术家作品集体缺席。不少绘画技法纯熟、形式老到。”
对于今年艺术北京的风格,呈现出批评和支持两派分类明显的观点,批评者认为艺术北京不够先锋、实验、当代,过于保守,与国外博览会差距较大,而支持者的声音则认为艺术北京已经做得很好,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激活本土的当代艺术传统。
市场:现场成交率让人欣喜
虽然在参展作品的风格上引来两派观点的争议,但在现场交易表现上却得到一致的叫好。开幕当晚,开幕当晚现场观众的流量及作品标签上的小红点已经让我们可以遇见到今年艺术北京乐观的交易情况。
策展人吕澎在微博上表示:“从今年艺术北京来看,艺术仍然是人们关心与希望了解的对象,这意味着艺术市场的未来是让人乐观的。”
5月4日,艺术北京结束的第二天,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微博上发布:“本届艺术北京参展商数量达到176家,同比增长10%,参展作品进口数量达到770件,同比增长141%。作品成交数量达到700件,成交率为30%。作品均价在5至15万之间,最高成交价格为赵无极作品400万。95%画廊有成交,连续参展的画廊成交更为优异。”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并不好,中国经济也有放慢的迹象,但在整个中国经济实体的强大内力推动下,国内艺术市场依然呈现出积极的力量。艺术北京成为这种增长力量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一个信号,预兆着近些年中国的艺术市场依然在强劲攀升。
教育:普通大众参与越来越多
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并不只是一个交易平台,还承载着面向大众的启蒙和教育功能。在近50页关于艺术北京的原创微博中,我们看到很多生动的、来自艺术爱好者的留言:
“看了一眼微信朋友圈,恨不能一半以上的人,都发了今儿自己去“艺术北京”的照片”,
“这个展览真的挺棒的……看到了一些艺术品投资家和画廊负责人,感觉都超带范的”,
“2013艺术北京博览会〜很赞的大型艺术展,转了2个半小时才看完,汲取灵感滴好地方”,
“现在最火的两件事: 1、拉个同学看《致青春》 2、我在艺术北京。”
“艺术北京,有人在心仪的艺术品前久久驻足,有人在难以理解的作品前大发牢骚,有人通过各种APP进行艺术再创造。也许每件艺术品,无论在一些人眼里是多么古怪、无趣、疯狂…都会有其他人喜欢。”
根据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微博,今年艺术北京的参观者达到6万人。与北京近2000万的人口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但重要的是,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开始变化:从最初的不理解甚至排斥,逐渐的变为了理解和接受,甚至欣赏。
不足:展览安保及服务需增强
在众多好评之外,艺术北京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媒体报道艺凯旋艺术空间、站台中国、芳草地等画廊在现场丢失手机、Ipad,同时也有多家画廊老板抱怨现在灯光条件不能呈现代理作品的精彩细节等等,这让网友纷纷议论艺术北京在人气暴涨的同时,安保及展商服务工作急需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