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藏品良莠不齐 "海归"艺术品未必都是"高帅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7-16 10:20:15 | 文章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海外回流的艺术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掀起一股热潮,甚至有买家认为“回流藏品就是好东西”。专家分析,尽管艺术品总会流向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方,但我们并不能就此简单地将回流的“海归”跟“珍品、精品”画等号。

历史上,“游走”海外的中国奇珍异宝不计其数,既有正常的文化和贸易往来,亦有烧杀抢掠之下流失的重器。近年来,国力增强和民间资本的积累使中国人踏上海外寻宝之路,而众多“海归”艺术品称雄国内拍场也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度。不过,专家提醒众多收藏爱好者,“海归”精英未必都是“高帅富”,只有多做功课多练眼力,才能“历尽黄沙始见金”。

市场:

“海归”多来自美日东南亚

据了解,“海归”艺术品大多出自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华人圈等地。艺术品跟金钱一样,往往会流向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地方。

“日本收藏家所喜爱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正流出日本,渡海回流中国。”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在古代艺术品领域,来自日本的藏品备受关注,也使得日本素有“中国艺术品宝库”之称。业内人士认为,日本收藏家的藏品在真伪和来历方面一般拥有较高信誉。有日本商家称,日本人收藏的这些中国古代艺术品中不乏清朝末期流出的宫中藏品,而日本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把中国的陶瓷器作为日本茶道的用品。现在随着爱好者的减少,日本国内市场萎缩,倒是中国人成了古董店的常客。

行家:

“海归”藏品良莠不齐

继艺术品春拍兴起“回流潮”后,广州市场上的端砚和古家具等艺术品回流规模明显增大,有市场人士认为,早期流向海外的艺术品都是材质和工艺俱佳的精品,“镀金”的“海归”自当高人一等,但也有不少行家觉得回流艺术品良莠不齐,其中更不乏粗劣的仿品和赝品。

比如在回流砚台方面,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黄海涛介绍称,日本收藏家滨田早年在中国生活,其后到日本发展,加盟一家专门经营中国工艺品的公司,回到中国收购历代字画和文房四宝。在他的推动下,端溪的老坑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被重新开采。他还到歙砚和其他的砚台产地考察,找到当地的艺人按照他提供的古代砚谱制砚。这些定制的高仿古砚当时也被带到日本。“不过,当时各个产区能仿好古砚的艺人并不多,因此也可以说,当时外流的砚台中,造型、雕刻水平、纹饰等方面未必都是顶级的。而如果从材质看,倒不乏优质的砚石。”

专家建议

不良商家以“土鳖”充“海归”

“部分收藏者对本土的藏品缺乏了解和认识,有的还带着‘崇洋媚外’的心态,认为但凡回流的就值得追捧。”黄海涛认为。

据透露,滨田早年收藏的端砚包括了古砚和新砚,滨田把其中优质的卖给了日本的大收藏家,次好的就收录在自己的《静妙轩藏砚》一书中。虽然这样的砚台在日本也有一定的“粉丝”,但是只能算得上中等水平。“在某家大拍卖行的春拍上,几方被日本藏家标为‘洮河砚’的砚台,其实是肇庆的绿端;江浙地区某拍卖行一开始以拍卖回流的端砚而崛起,近年却屡遭诟病,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回流拍品’在行内颇有争议,有行家甚至透露他们的‘供货商’因为货源减少而开始造假。”黄海涛还透露,国内有一批商家专门到日本收购废弃的木盒,用来包装国内与之相吻合的文物,以“土鳖”充“海归”。

事实上,除了端砚外,松花砚、洮河砚、歙砚等都在上世纪70~90年代被日本买家“淘”到日本。黄海涛强调,当时工艺出现“断层”,大多数砚台都是学生砚,制砚工艺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恢复。所以当时外流的砚台,其工艺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真正的制砚水平。

专家建议

多做功课忌盲目崇拜

国内各大拍卖行的海外征集早就扩散至美、日、东南亚等地。历史上,“流走”海外的中国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清代就曾有大量民窑烧制的外销瓷销往海外、民国时期出口的仿古件也非常多。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出口创汇,也曾大量复制和仿造古代艺术品出口海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有一批家具的‘收买佬’在全国搜罗古旧家具后通过广东卖往我国台湾地区。当时家具市场没现在这么混乱,所以我认为真品的比例相对较大。”古今拍卖总经理黄安妮介绍称,虽然不能说所有“回流”都好,但经过火眼金睛的行家分辨后,还是能保持相对高的质量。“现在台湾地区回流的古玩杂件、家具和字画中,家具、古玩成色不错,杂件中的玛瑙、黄花梨、沉香等都有好东西,字画则不太靠谱。”

然而,黄安妮发现,买家中确实有人认为“回流藏品就是好东西”。而对于拍卖行来说,“回流”一定是金字招牌吗?黄安妮不这么看:“回流藏品可能存在性价比较高的东西,有一定市场空间,当然受到拍卖行的追捧。”例如她从台湾地区征集的翡翠,价格很可能只是大陆的1/2~2/3。“我们不过分强调是卖家自己收藏的还是从世界哪个角落带回来的,只看品质和价格。收藏者也一样,选择时要以藏品本身的价值为标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