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沅芷-湖边少女-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布面油画-37.5×46-cm.
朱德群-等待-1993年-布面油画-80×100-cm.
关良-湖边-1957年-布面油画-40.5×49.5-cm.
据悉,北京诚轩2012年春拍中国油画雕塑专场,将于5月10至1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呈现近代至当代油画约百幅佳作。
二十世纪早期油画的市场近年来持续发展,但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价格表现仍较为平均。其实,大多数油画家三、四十年代正值盛年的创作,往往因为战乱流离而留存无几,五、六十年代因政治运动或创作锐减、停顿,或作品被毁,到七、八十年代画家晚年才重拾画笔大量创作。因此一般认为,随着艺术市场的继续进步和参与者认识的深入,以稀为贵的原则加上美术史的文献价值等因素,必将导致早期油画家的盛年作品价格向上攀升。此次诚轩春拍不乏多幅早期油画家在1930年代至1960年代的力作,其中关良的《湖边》、林风眠的《风景》与朱沅芷的《湖边少女》更属首度现身拍场,尤为难得。
《湖边》是关良1957年访问德国期间的创作,被收录于多本关良画集,其中包括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家第一本油画专辑《关良画册》,该画册仅收入五十幅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湖边》是其中的佼佼者。
朱沅芷在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创作的《湖边少女》,是少见的这一时期具有抒情意味的暖色调作品,霓虹般的天空有早年共色主义的画风,而人物及场景丰富的细节、自然主义再略加变形的处理手法,完全体现了画家强烈而成熟的个人风格。
林风眠1960年代的作品大多由画家亲手毁于文革初期,保留下来的极少。《风景》为林风眠1978年带往香港的几十件作品之一,后转交其义女冯叶收藏,流传有绪,既是极为罕见而珍贵的历史见证,也是反映林风眠1960年代风景画典型风格的重要资料。
孙宗慰1940年代的女性肖像油画留存至今约十幅左右,《阅读的女子》尺幅较大,仅次于名作《庭院里的阳光》,且人物刻画更为深入,细节丰满多样,色彩漂亮腴润。
朱德群在1990年代的创作已经达到了圆熟无碍、行止自如的境界,每一幅作品都以抽象手法呈现出特有的深邃诗意,1993年他创作的《等待》尤属其中佳作。画面浓稠的暗调与中心位置高明度的色块,似乎形成了光与暗的交锋,灵动富于节律的笔触与跳跃鲜明的色块,构成了充满张力的色彩场,是东方哲学中阴阳两个基本元素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具体呈现。
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体系,注意力除了放在明星艺术家与主流作品之外,纵向收藏的概念亦十分重要,收藏者可以针对特定的艺术家、流派或者主题作一番梳理。近期周春芽、方力钧等大型文献与回顾展的影响,已是对美术馆等机构或个人收藏的启发:透过不同时期的作品,才能看出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无论是画家关键转型期间的画作,还是别树一帜的少数异类作品,都是纵向收藏不可或缺的。
毛焰1993年的油画《无题》是迄今所见其风格最为特别的一幅,采用拼贴手法画中画的方式,综括了1990年代几个绘画的母题:画面主体是带有抽象表现意味的头像,拼贴画作之一为《记忆或者舞动的黑玫瑰》人物造型的最初试验,另一则可看出《抒情王子》、《思辨者》等画作的雏形。
毛旭辉作于1987年的《红砖楼—快乐的屋顶》,属其早年使用拼贴和综合手法完成的代表作,这也是拍场首度出现“红砖楼”系列作品。
叶永青的《秋水无声》绘于1986年,是其早期风格的终结篇,同年他开始转向大招贴系列创作。
在观念革新近于枯竭、艺术创造与消费的双重疲惫越来越有明显趋势的当代艺术界,最近一批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架上绘画,与强调观念、意识形态的上一辈艺术家不同,他们更关注绘画语言本身:俞洁对于毛发的反复勾描;王岱山、肖芳凯对气氛、光影的细腻烘托;郑江对于磨花玻璃的精细刻画;梁欣然对肌理、质感的不断追求;李超对笔触的强调,这些无不显示出新生代艺术家对创作过程的迷恋,以及将绘画作为一门手艺的耐心和执着,值得藏家关注。
在写实版块,陈衍宁作为中国写实油画的领军人物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情韵的作品,1998年的《风之歌》描绘了早春三月一群婉丽少女郊外踏青放风筝的场景,成功地营造出怀旧与唯美的东方意境。
陈丹青的《女画家肖像》作于1995年,写实技巧娴熟高超,是其旅美期间悉心研习西方经典油画成果的体现,传神地表现出画中模特的性格和身份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