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中拍协:中国第三季拍卖总成交额首现双下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3 09:19:39 | 文章来源: 中国拍卖

日前,中拍协公布了全国拍卖业2011年三季度的经营状况简报。本刊又特选了7个有代表性省市的数据一起刊发,以期在年终将近时,让业内外人士对今年全国拍卖业的情况提前有个大体的了解。

从中拍协和这7个省市拍协的统计看,司法委托这碗政策饭越来越难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全国来看,今年三季度此项业务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地下滑。在我们选择的几个省市中,仅山东和河北此项业务有增长,四川持平,而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皆下降,其中,江苏降幅最大,达52.91%。

佣金是拍卖公司的利润来源,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因而各项业务对佣金收入的贡献分析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的统计中,佣金收入都是主要来自文物艺术品拍卖,这一现象在北京表现得尤为突出。北京三季度文物艺术品拍卖其成交额虽然只占总成交额46.46%,但其佣金收入却占了总佣金收入额的91.77%。而在拍卖业务成交额中排在前面的业务却没能带来相应的收益。

曾几何时,拍卖企业都挤在司法和政府委托这个独木桥上讨生活,现如今,拍卖企业要向市场要利润,而拍卖企业的市场在哪里呢?如何开拓和赢得市场?是拍卖行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课题。

统计显示,2011年3季度全国拍卖总成交额为1204.98亿元,同比2010年3季度下降11.87%,环比2011年2季度下降12.37%,是2009年以来首个出现成交额环比、同比双双下滑的第三季度

全国拍卖业2011年三季度经营状况

一、拍卖业基本状况

根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截至第三季度行业统计数据汇总日(2011年10月16日),全国共有拍卖企业5426家,国家注册拍卖师9973人,从业人员超过5.8万人。

统计显示,2011年1至9月份全国拍卖业实现成交额累计4255亿元,成交场次累计40288场,成交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20亿元,增幅为9.3%。

二、三季度行业经营整体状况

统计显示,2011年3季度全国拍卖总成交额为1204.98亿元,同比2010年3季度下降11.87%,环比2011年2季度下降12.37%,是2009年以来首个出现成交额环比、同比双双下滑的第三季度。3季度全行业实现佣金收入22.58亿元。

根据“全国拍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截至第三季度行业统计数据汇总日(2011年10月16日),全国共有拍卖企业5426家,国家注册拍卖师9973人,从业人员超过5.8万人。

统计显示,2011年1至9月份全国拍卖业实现成交额累计4255亿元,成交场次累计40288场,成交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20亿元,增幅为9.3%。

三、三季度行业经营整体状况

统计显示,2011年3季度全国拍卖总成交额为1204.98亿元,同比2010年3季度下降11.87%,环比2011年2季度下降12.37%,是2009年以来首个出现成交额环比、同比双双下滑的第三季度。3季度全行业实现佣金收入22.58亿元。

四、三季度行业经营特点

(一)拍品结构特点

3季度,全国拍卖业务的拍品结构基本稳定。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业务在总成交额中继续保持超过八成的份额,分别成交419.01亿元和579.62亿元;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经过春季大拍后有所回落,在整体成交总额中的比例回落到5%左右的水平,成交总额为60.21亿元;此外,无形资产和股权、债权、产权成交额比例仍保持在3%左右,机动车和农副产品拍卖比例不足1%。

1.土地使用权及房地产业务增长乏力

进入3季度后,随着房地产销售中“金九银十”销售季节的来临,房地产领域的拍卖场次及成交总额均出现了逐月回升。其中,房地产拍卖业务7、8、9月份分别成交120.74亿、139.47亿和158.79亿,合计比2季度增长11.38%;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在7、8、9月份分别成交159.72亿、181.92亿和237.98亿,较上一季度小幅增长2.37%。

但是,受到年初以来房地产领域限贷、限购政策影响,以及货币政策收紧传导到土地市场后效果的逐渐显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房产价格,特别是住宅价格下行趋势明显,交易量明显缩小;土地市场方面,一些大中城市土地交易量和交易额出现放缓,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大城市前三季度土地供应量同比降幅23%,成交量下滑同比更是高达25%。这些宏观层面的因素及市场状况传导到拍卖领域,使得3季度房地产及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的增长都明显显得底气不足:房地产拍卖业务尽管环比增长一成多,但同比去年3季度仍有10.29%的降幅;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环比微涨2.37%,但同比降幅仍达15.4%。

随着进入4季度后传统土地及房产市场领域销售旺季的结束,若宏观政策层面信贷收紧趋势没有根本改变,预计4季度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拍卖业务将难以再现2010年4季度50%以上的环比增速。

2.季节性休整下文物艺术品拍卖淡季不淡

3季度,随着7月初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春季大拍的收官,各大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春季拍卖会基本结束,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场次及成交总额也随之出现明显回落。7到9月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60.21亿元,环比降幅达76.63%,在总成交中的份额也从2季度的18.74%下降到5%。

尽管进入季节性休整阶段,但是受到春拍良好成交状况的鼓舞,资金、拍品及拍卖企业保持了进入艺术品拍卖领域的热情,7到9月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较去年同期同比增幅高达116.5%,使得3季度文物艺术品拍卖明显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

3.农产品拍卖较为活跃,但仍需政策强力支持

3季度,农产品拍卖继续保持今年以来持续增长态势,7到9月份,分别成交1.44亿、2.07亿和2.99亿,总计6.5亿元,环比2季度增长42.23%,同比去年3季度增长156.92%,是3季度全部拍品中增长最为明显的品类。拍卖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也逐渐呈现出来。

但值得关注的是,农产品拍卖业务的发展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农产品拍卖资源的不稳定是困扰农产品拍卖的主要问题。目前,除云南花卉拍卖已初具规模,货源较为稳定外,蔬菜、辣椒、海产拍卖等业务开展难度较大,拍卖企业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做菜农、椒农的工作才能获得拍卖机会。菜农习惯性将蔬菜卖给农贸市场或大的批发商,海产品等通常打捞后就被水产市场或渔霸直接收购,因此,单凭拍卖企业的力量很难实现供货渠道集中并获得有效拍卖资源,亟需政府及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予以强力支持。

(二)项目来源结构特点

3季度,全国拍卖业务的拍卖项目来源结构基本稳定。法院和政府部门委托业务继续在总成交额中保持近七成的份额,分别成交175.27亿和647.3亿;个人委托因文物艺术品拍卖春季大拍结束,比重有所回落,在整体成交总额中的比例由2季度19.44%回落到7.81%;此外,金融机构委托成交65.18亿,增幅超过一成,约占比例5%;破产清算组委托成交额小幅增长,但比例不足3%。

1. 法院委托业务持续下行

7到9月,法院委托业务分别成交了50.8亿、49.79亿和74.6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出现了一成左右的下降。实际上,年初以来,全国陆续有多个地区规定法院委托拍卖业务入产权交易所进行交易,导致司法委托拍卖成交额持续下降。3季度,法院委托业务继续了这一下降趋势,总成交205.21亿,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环比2季度降幅将近3个百分点,同比2010年3季度降幅将近15%。

进入3季度,高院司法委托政策日趋明朗,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统一管理、统一委托、统一进场交易”的三统一原则,在明确“拍卖机构负责拍卖环节”的同时,也使得短时间内拍卖企业在司法委托拍卖中作用的发挥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司法委托拍卖业务在短时间内将难以扭转年初以来的下行态势,拍卖行业也将因此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生存考验。

2.信贷收缩及限购政策等拖累政府委托拍卖业务

作为土地使用权等业务的主要委托来源,受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3季度政府委托拍卖项目的成交状况持续走低。7到9月份,分别成交187.56亿、221.87亿和237.86亿元,共647亿,与2季度基本持平,但同比降幅超过22.04%,拖累行业整体业务下滑。

由于目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客观存在,进入第四季度后,各地政府委托项目数量将有可能增加,但从前3季度的情况来看,信贷收缩及限购政策等对市场需求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预计政府委托拍卖业务的成交额持续走低的态势仍将持续。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