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印度艺术品市场遭遇赝品困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26 18:08:01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第三届印度艺术峰会于1月20日至2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作为印度艺术界的盛事之一,印度最大规模的现当代艺术展也在此期间举办,引爆了收藏者的购买狂潮。然而,相关媒体提醒收藏者:“购物有风险,掏钱需谨慎。”因为现如今,看似一片繁荣的印度艺术品市场正深受赝品问题的困扰。

“赝品工厂”让人防不胜防

今年57岁的印度女画家阿帕娜·科尔,其作品在国际展览和拍卖中已达到200万卢比(折合4.4万美元)的价码。最近,在去新德里一家画廊参观时,科尔认出有两幅画是复制于自己描述印度锡克教创始人那纳克生活的“那纳克”系列。科尔调查后发现,她原来的学生兼助手过去一直在雇佣艺术生伪造她的作品并将其兜售给别的画廊。“我已经报警了,伪造的画作也已被扣押为证据,但是警方到现在也没有逮捕他们。除了伪造画作之外,我的签名甚至鉴定书也被伪造了。”科尔说,“虽然赝品问题对全球艺术市场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在印度,这一肿瘤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蔓延着。”而事实上,科尔并非唯一存有这种担忧的人,印度绝大部分知名艺术家,诸如M.F。侯赛因、S.H。拉扎、萨迪斯·古吉拉尔等人,都深受那些高仿艺术品之害。

对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者或者想要涉足该领域的人来说,那些常年雇佣艺术生大批量生产仿制品的“赝品工厂”,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连经验极为丰富的鉴定家也难逃此陷阱。曾供职于新德里Dhoomimal美术馆的馆长们、经营展览和销售原作行业逾70年的专家,都承认他们曾经看走眼过。Dhoomimal美术馆馆长乌玛·贾因说:“我曾在2009年不得不取消了一个系列展览,因为它们全是赝品。”据称,她曾被迫丢弃了12幅S.H。拉扎的画作——因为画家本人指出这些都是赝品。后来,拉扎表示那些赝品是从自己的侄子那儿流出的。而在拉扎的侄子将这些赝品卖给美术馆时,声称这些画作都是从家里拿的原件。

无独有偶,因为真实性遭到质疑,国际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在2006年不得不撤销14件来自印度艺术家F.N苏沙、M.F侯赛因、杰米尼·罗伊和格涅沙·派恩的作品。

艺术市场繁荣之下有隐忧

印度艺术品市场最近几年急剧升温,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有关方面统计,过去10年来,印度国内艺术品交易总收入的增长已经超过了485%,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升值最快的国家之一。印度现当代艺术不但在国内日渐火热,诸多艺术院校、博物馆、介绍印度艺术和在线拍卖艺术品的网站应运而生,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很受认可。近几年,印度艺术品频频亮相各大拍场且表现不俗。2010年,很多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再创新高,尤其是S.H。拉扎的大作,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350万美元的高价。

印度艺术品最初受到关注,是因为一批移居海外、收入日渐丰裕的印度裔人士,他们视艺术投资为回馈国家的一种行径,进而带动起上世纪90年代由印度企业家为主导的艺术投资热。有关专家表示,印度艺术品市场的整体价格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已沿着其暴涨的轨道迅速回落下来,但是仍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数值。

同时,孟买艺术史学家贾汀·甘地认为,正是那些艺术品收藏者对印度当代艺术作品的巨大需求吸引了无良商人。贾汀估计,在孟买、德里、班加罗尔、海德拉巴这样的城市,超过1000家画廊存在展示和兜售赝品的嫌疑。这些画廊大多由那些靠卖印度手工艺品并在近几年内逐渐发家的人经营。他说:“新兴画廊对拥有当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充满渴望,毫无疑问,他们非常乐意挣那些销售赝品的黑钱。他们高价出售赝品,而且在东窗事发之前就已频繁倒手。”

解决赝品问题需多方共同努力

据了解,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韩国、新加坡、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等在内的20个国家的84家画廊参与了第三届印度艺术峰会上的展览,其中包括34家著名的国际画廊。据该展览的组织者介绍,2009年这一展览即将结束的时候,价值约530万美元的画作、雕塑、多媒体作品被买家和收藏者们拍了照。虽然组织者表示仅接纳那些有足够能力鉴定艺术品真假的优秀美术馆参展,但是他们也承认赝品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仍然很难解决。“我们没有逐一核实今年来参展的作品,因为这是经销商和买家的事,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展览的负责者之一尼雅·基帕尔说。

相关产业专家表示,目前,印度急需专门的监管组织来调查此类艺术犯罪现象。然而,在种种阻力下,通常连最基本的打击赝品的举措和设备都缺乏,此事似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艺术收藏顾问罗曼诺·拉瓦西奥在意大利开了一家艺术咨询公司,他给艺术品购买者提供的建议是,避开由印度收藏家和经销商出售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我的黄金法则就是只购买来自信誉良好的美术馆的作品,或者直接从艺术家那里买。”

乌玛·贾因认为,赝品盛行的主要责任在于鉴定它们的美术馆,但是艺术家也要为自己的作品负责,应该为其汇编名录,以供查询,而收藏者在购买之前也最好认真咨询鉴定专家。“这一切给政府的监管敲响了警钟。”她说,“是采取措施的时候了!”(编译/陈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