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新社9月13日报道,印度议会上月通过法案,批准重建那烂陀大学的计划方案。这让印度学者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梦想更进一步,也彰显了印度要重振其全球文化大国的“雄心”。那烂陀大学曾是玄奘留学取经之地,它的重建意味着什么呢?
历史上是个神圣的名字
那烂陀寺遗址位于印度北部的比哈尔邦,在公元5至12世纪曾是佛学圣地。“那烂陀”在梵文中的意思是“莲花给予者”,而“莲花”在古代印度象征“知识”,所以,“那烂陀”有“知识给予者”的含义。据维基百科网站介绍,当年的那烂陀寺主要传授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知识。在鼎盛时期,曾有藏书900万卷,僧侣学子上万人,教师2000人。曾在那烂陀寺求学的多为亚洲学生,中国唐朝的“留学生”玄奘历尽艰辛到“西天”取经,就是到那烂陀寺留学。
1193年,突厥入侵印度,那烂陀寺毁于一旦,这也成了印度佛教式微的转折点,而当时牛津大学才刚刚步入国际舞台。1915年起,德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根据线索,参照中国古代典籍《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进行30多年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出10多处遗址,并将此处列为国家古迹。
比哈尔邦一所私立大学的历史系教授莱维肯特•辛格说:“在历史上,那烂陀是一个神圣的名字,但它的结局是令人悲伤的。它的一切都被烧毁了,但它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新加坡政府十分积极
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已有重建那烂陀国际大学的计划,2006年得到印度高层的重视,当时的印度总统卡拉姆设立国际指导小组,成员包括印度学者、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以及中国与日本学者。
据法新社报道,阿马蒂亚•森是重建那烂陀大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说:“那烂陀寺是世界历史上最高文化成就之一,堪比英国牛津大学最大、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学院。我们致力于让它重生。”他认为,重建那烂陀将促成印度学术的复兴,吸引来自亚洲各地的学生。阿马蒂亚介绍说,这座佛教基地将建立一支覆盖哲学、数学、医学和信息技术等各领域的教师队伍,两年内将可开始运营。
阿马蒂亚自身并没有宗教信仰,大约20年前,他在联合国工作的友人马赫布卜•哈吉要他设计一套可衡量人类处境的“人类发展指数”,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佛陀”。阿马蒂亚认为,佛陀思想对世界起到了较大贡献,“佛陀发展出一套在不必有外在神明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自觉自省实现道德圆满的理论。这一点在今天显得特别重要,不仅因为有很多人不相信神明的存在,也因为只有道德操守不建立于某一神明之上,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才可能在道德操守课题上,找到共同点”。
在推动那烂陀重建方面,新加坡政府十分积极。新加坡外长、那烂陀国际顾问团成员杨荣文曾表示,重建那烂陀大学意义重大,印度和东亚的“重逢”将是本世纪的重头戏。2009年,新加坡设立了东南亚研究院那烂陀研究中心,并举办了名为“那烂陀——南亚与东亚的佛教文化联系”的国际研讨会,有世界各地的上百名佛教领袖及学者出席,并重点研讨了在那烂陀设立国际大学的计划。据法新社报道,杨荣文透露,已有一些富裕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团体表示,愿意资助那烂陀重建。
印度德里大学国际关系分析员奇特拉森•古普塔表示:“与我们的邻国进行更多的文化与教育交流是正确的导向。”
靠那烂陀“扭转乾坤”?
根据印度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的那烂陀大学重建计划报告,该校第一期5年计划将成立7所学院,有学生4000多人、教师400多人。在全部10年计划完成后,教师人数可望增至近600人,校长将由国际知名学者出任。学校建设将仿照古代那烂陀大学,所有师生都住校。
据报告,比哈尔邦政府已购置建校用地,正寻求各界捐款,新加坡和印度政府已答应给予资助,英国的牛津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及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也积极提供合作。法新社称,那烂陀大学校园的建设需5亿美元,另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5亿美元,毕竟比哈尔邦是印度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据法新社报道,印度人口目前将近12亿,却仅有350所大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印度国家知识委员会建议,在未来10年,印度需新建约1500所大学。很多印度富裕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完成学业,但这些留学生大多选择在国外定居,不再回印度。
那烂陀大学的重建,对印度来说意味着什么?重建那烂陀大学的支持者们认为,那烂陀大学将“扭转乾坤”,终有一天,外国学生将竞相来印度留学。新德里的教育学家范昆•帕萨科说:“重建那烂陀无疑是个正确抉择,但我们必须理解那烂陀的真正意义。那烂陀给了印度一个打开大门的机会,将吸引更多外国学生以及外国学术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