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凌:道茨以对内心的探索对抽象艺术进行突破

时间: 2015-06-19 | 片长: 00:07:60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展览

 

6月19日下午,由黄梅博士策划的“道茨的意念抽象——马列维奇黑方块之后……”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展览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道茨,列宾美院院长谢苗•米哈伊洛夫斯基教授,马列维奇孙女依维娜•马列维奇,列宾美院当代艺术史教授叶莲娜•波洛夫斯卡娅,德国柏林东西当代艺术工作与促进协会伊娜•沃尔斯泰特,中方批评家邵大箴、贾方舟、邓平祥、彭锋、张晓凌、王端廷、徐虹、杨卫等出席开幕式。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道茨艺术孤旅三十年,是一位独行者。他没有追随欧美当代艺术的时尚形式和方向,没有追随曾经被西方极度推捧的俄罗斯政治波普,没有承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写实,而是从俄罗斯前卫艺术的传统出发,坚守自己的艺术立场,毫不避讳地为自己贴上“抽象的标签”。他从1980年代起开始潜心研究马列维奇、毕加索、康定斯基、罗斯科等,也是在这一阶段创作了最早的一批意念抽象绘画作品,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发表,不可思议的是,道茨一直在默默地耕耘,历经三十年后才开始亮相他的作品。2012年道茨所著《PSY Abstraction: Expanding the Space of Abstraction》专著出版。至此,他在创作与理论两方面完整地创立了自己的“Psy Art”,通过创造抽象新空间赋予精神以新的呈现,作品涵盖素描,绘画,装置,影像,摄影,近年来道茨的作品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展出,很快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

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是道茨作品第一次以个展的形式登陆中国。道茨指出人们还没有足够充分地理解抽象的艺术表征,以为抽象艺术的创作方式非常简单,以至于产生了许多无题绘画作品或仅有编号的绘画作品,道茨为他所有的作品命名,命名是他创作心路过程的一个结果,他还用文字阐释他的作品创作内涵。道茨认为,迄今为止,对未知的描绘还未以他所期望的形式呈现。为了更进一步的进行抽象创作,有必要扩展对内心现象的运用,这包括感觉、直觉、意识、潜意识、创造力。道茨发现了一个可以描绘和整合所有这些心理状态的概念——“PSY”,并把它作为其艺术创作的哲学基础,而“Psy Art”应该如何翻译,中国的批评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批评家王端廷认为PSY的概念来自于心理学,翻译为“心理的”或许更为合适,而“意念”是一个东方色彩较重的词汇,与道茨绘画中的理性精神并不完全一致。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则认为道茨从人类自身内心研究的角度对马列维奇为代表的“冷抽象”进行了开拓,将在俄罗斯绘画史上留下其应有的位置。

本次展览引起中国美术理论界对马列维奇与抽象艺术的探讨,值马列维奇黑方块创作100周年之际,不失为在中国对马列维奇的一次纪念,同时道茨以理性为基础的抽象艺术也为中国以形象为基础的抽象艺术带来参照。6月23日晚上,艺术家道茨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再次进行讲座,关注他的艺术的观众可前往聆听并交流。

展览开幕式上,艺术家道茨向今日美术馆捐赠一幅手稿作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结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