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工厂”,它和当代艺术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不论是英国泰特美术馆,还是上海双年展的举办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它们的前身都是发电厂。环顾全球,通过废弃厂房改建而成的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更是数量众多,甚至连先知级的艺术家安迪•沃霍尔都把自己并非位于工厂的艺术工作室也直接命名为“工厂”。在中国,欣欣向荣的当代艺术发生地,北京的798、草场地与上海的M50、红坊,亦都是由工业区改造而成的艺术园区。
工厂意味着生产,而非消费;意味着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而非脱离生产环节的展示与销售。在“后世博改造”中保留工厂外形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如今形质合一地以“社会工厂”的面貌对外展示,更准确地勾勒出了当代艺术的理想形态——它是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它是始终如一正在生产的,它介入并推动社会的历史进程,并且欢迎任何公众前来参观,而绝不是束之高阁在私人府邸。
因此,在遴选本届参展艺术家方面,也遵照着这两大线索,云集了约瑟夫•康奈尔、安东•维多克、卡洛斯•阿莫拉雷斯、哈伦•法洛基、尼古拉斯•布斯曼等国外艺术家,以及赵延年、陈界仁、李秀勤、孙逊、颜峻、陈瀅如、侯俊明、黄然、胡柳、刘窗等中国艺术家。在共计77位的中外艺术家里,他们共同的艺术哲学就是关注、介入、推动社会,并且以生产性作为艺术的核心价值。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艺术道路上冉冉升起的青年艺术家。这也正是以技术革新为己任的“社会工厂”所要着重推陈出新的。
对此,安塞姆•弗兰克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他表示,“艺术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具有独特的功能,能折射人们的经历。此次双年展将探讨主观体验及其与历史性和集体化进程的联系。艺术可以将主观性及社会性的产生过程作为一个亦庄亦谐的创作主题。此次双年展希望展示主观体验与现代性逻辑、其合理化和标准化、以及主观性的技术介入之间的强烈对比。在此次双年展上,中外艺术家将齐聚上海探讨这个主题,他们都拥有共同的信念,即真理只能通过社会经验来评判”。
至于评判这艺术真理的标准,或许就像工厂的大门那样,始终是向全社会敞开的。它宣告着,唯有扎根于社会,艺术才能够当代。这才是第十届上海双年展为当代艺术贡献出的核心价值。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201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