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展览

策展人马琳娜·唐纳:无形之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27 14:27:1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我们这个有着各种激动人心的可能性的时代,并存的各种视角并存、遍及四海的旅行,这些都在国际上广受收藏备受赞誉的过世艺术家吕克·里斯特梅克(1948-2012)的艺术生涯和人生经历中显而易见。里斯特梅克生于荷兰,出自艺术世家,来自浸淫在荷兰现代主义和十七世纪名义主义的精神哲学中的国家,总在最细微之处发现神旨。他移居到大众媒体的麦加圣地洛杉矶,可以说就是在好莱坞的牌子下生活工作,娶了个美丽的中国妻子。他在那里研究和完善了荷兰巴洛克油画技法,以及威廉·德·库宁的抽象画技法,从而创作出闪烁着彩光的超然画面,别具匠心、充满诗意。

现在,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是个独一无二的国家,它革命性地融合了艺术、思想、历史、品味,先是赞颂现代主义,而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理念又蜕变成后现代主义。中国从封建中世纪转变为现代工业化国家,继而成为后现代的全球化经济体,这一切都发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这些不能算小的转变几乎是同时发生,在眼前步步展开的时候,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充分把握和理解。而这样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展开。中国的抽象理念和艺术有着悠久的哲学史,无论是起步期孔子对儒学的尊崇,近期的资本主义力量,对时尚品牌的热衷,在这里都用真实认真的内省,有时是幽默戏谑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些状况被艺术家景育民通过环境大小、巨大得如同公共雕塑的设计师手袋,在银色的“新钱”表面上展现了出来。

崔宪基是第一个在中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举行个人展览的现代艺术家。他的作品由二维和三维的波形短线构成,才华横溢,是对他作品最好的诠释,他的盛名可以说名至实归。崔宪基的二维和三维的形态看似汉字,但是艺术家们把书法字的线条拉伸了出去,使之呈现开放状态,我们只能大概辨认出这些线条来自于汉字,有时看上去象波洛克的滴画或是卡通片中的拉链(有意向现代和流行艺术示好)。这些形体常采用雕塑形式,如果是雕塑的话,就会爬上墙,从博物馆天花板的缝隙中冒出来,或是从艺术家在顶上悬挂的巨大的空镀金画框中倾泻到博物馆的地面上一方杂乱的小池中。

二十一世纪文化的开局为之沉迷赞叹、不断兴起的似乎是詹姆森所称的破碎分离、时变时新的“现在”所组成的无尽序列。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发现了思想洋流般的变化,以略显微妙的方式改良和质疑着这个伟大的新世界。艺术、文学、科学似乎都在共同追求基质结构,这些经验、模式、思想使我们走到这个数字化的、视觉的、虚拟的、物质的粒子所构成的旋风般的世界之外,或许只是片刻,走到这样的世界背后。你也许会说我们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所谓的玻士基本粒子和相关的玻士基域给予了物质以质量,填满了曾被认为是真空的空间。无形之形可以表明艺术对这种不可名状的重叠现象的关注,现在是时间、空间、历史在现象上、文化上、物质上不断形成和再形成的过程,但无边无际却并不空幻的环境是所有具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的母体。先锋派试图使我们相信,要进入有形和成形这两种人类经历的必要条件中间罕有的有限空间,只有通过沃尔特·本杰明所称的纯粹抽象艺术的晕圈。在更早的时期,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称之为形式,认为它处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洞穴”之外,这比东方思想家所说的“气”还要更早,东方人认为“气”存在于一切事物,存在于四面八方。

几百年来,不管用了哪些词来命名生命、艺术、存在之间不可言说的关系,我们可以达成一致的是,这次展览中展出的艺术家作品采用了训练有素、精妙深奥、格高意雅、具体可触的艺术,让创造者和观众能够不同往常地深入接触到日常经验不断展开的转瞬即逝的空间,接触到难以想象到的广袤深邃空间,接触到人类意识的内层空间,换而言之,这些艺术家是无形之形的最佳诠释。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