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市场
李:您在校庆座谈时提到了关于设计产业和设计市场一方面的想法,我当时很受启发,希望您能够根据某一点做些分类的讲解。您说我们未来的设计市场应该如何建立,设计的经纪服务体系和设计的文化价值标准如何构成、设计如何成为影响未来的核心价值?还有包括法律机制、保护和产权等。我希望您能就其中一点做深入的讲解。
曾: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设计和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但不是最大的设计消费市场,设计作为产业的核心价值成为国家战略的地位还没有形成,我们也需要改变过去仅把设计认为是产品附加值的这种观念,设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一个核心推动力,也体现出了设计对产业转型的核心价值,因为我们在做一个创新型国家,设计是艺术与技术最佳的一种融合,这从1919年包豪斯宣言中格鲁皮乌斯校长宣讲了设计这样一个本质意义,也就是说设计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最佳结合点,设计是创新的核心,因为设计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狭义意义上的设计,而是广义意义上的大设计,它涵盖了各个产业核领域,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设计,设计无处不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设计。我们为什么说设计是核心的价值呢,我们可以从设计的生活消费体系和消费价值的分析上来判断,如每个消费者都购买服装,一件服装的做工和面料通常意义上仅占消费价格的百分之十左右,我们消费者为剩余的百分之九十花的什么钱、埋的什么单?厂家会说这里有营销、渠道成本等各种成本都在里面。但是消费者购买的核心价值是服装的款型、穿着的舒适度和符不符合购买者的身份,这些都是设计带来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设计成为消费者购买服装的核心价值,由此可以推论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农业到服务产业各个领域分析我们会发现设计越来越成为民生和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来审视设计成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设计产业在国家发展的地位和起到的推动力到底应该放到一个什么样的地位,这需要我们有重新的判断和思考。
中国设计从业人员的规模基数很大,全国有1170多所院校有设计院系和学科,每年毕业几十万人,设计学校源源不断的为设计输入新鲜的血液,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设计产业规模,但没有把设计的影响和设计的价值转移到各个产业里,所以设计带来的产业价值提升并不明显,经济统计中也没有把设计看作一个重要的统计内容,所以设计的地位在目前的感念和意识里还不强,所以也导致人们宁可把制作和印刷给你,而不给设计费。设计价值不能加以体现,因为设计是隐藏在产品背后的价值,我们现在就需要把这些隐形的设计价值显性化,购买的不再是一个玻璃杯,陶瓷杯,不再是一个汽车,房子,而是购买的是一个设计,要想形成这个设计消费市场体系,现在的设计产业链条没有真正的形成,还有很多的缺环和短板,设计市场的经纪服务体系缺乏,还不能为设计的转化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在设计金融服务、设计版权认证、设计法律服务、设计营销、设计担保服务、设计贸易服务等都有缺失,使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创意设计不能够转变为产品和商品,好的设计如何转换为商品,转变为产品,如何来补缺这些缺环,这就需要在设计产业化当中通过设计经纪服务体系完善缺环,使得这些短板能够得到提高,整个设计产业整体水平才能提升,所以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要职责不再是推高最高的木片,而是提高最低的短板,所以未来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北京设计市场。
围绕设计市场的形成不是一个有形市场空间就行了,它是有很多服务要素的,设计的市场要素一定要逐步完善,就像服装市场和菜市场的道理都一样,都要有人提供各种服务,你要有收银、有收税、有打扫卫生的,如果没有这些服务的支撑这个设计市场形成不了。当然仅靠设计界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有国家的设计政策的支持,让设计的市场消费形成,把这些所有环节都能够同步的提升,才能让设计要素流动起来,才能让设计转换为价值,才能够让设计变现。设计创意的变现能力现在还不够,设计往往通过相对单一的交易方式如甲乙双方签约方式或招标模式,最后由谁采购设计谁决定设计品质,所以这样也使得设计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制约,如果能够逐步地形成设计的市场价值,设计的版权交易体系,要让政府和企业来采购设计产品和服务。政府现在鼓励采购社会化服务,也要鼓励企业采购设计、交易设计。设计是一个全球化的协同创新体系,企业不一定都去自我研发设计,可以去采购好的设计,如老红旗是自己设计的,但也去采购法拉第设计事务所的汽车设计,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设计服务体系,印度的设计服务外包和它的软件服务外包一样好,很多人会采购印度的设计,如何让中国的设计进入国际设计交易市场里,让中国设计被国际采购,这是我们未来应该去做的。
李:设计产业化及设计市场是社会的进步,但设计发展又会引起过度化消费以及空气污染,昨晚恰好看到一位肺癌患者从确诊到离去的微博状态记录,一方面是在恐惧和害怕,更重要的是在反思,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与我们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的一切努力、一切忙碌以及一切引以为豪的事情,是否都是一步步的加速我们的死亡?您之前也说过“如果以过度设计的方式来消耗资源、消耗能源,导致现在的雾霾,罪魁祸首之一也是过度设计。”所以想请教一下您关于设计矛盾的思考?
曾:有一些建筑寿命是百年的,但建筑设计却是短命的。导致现在看到的,楼还没有盖几年,就被炸了重新盖。这就反映了现在有些建筑规划设计有问题。很多乡村建筑只学习到了西方的表象,例如弄成罗马柱,贴上瓷砖,已经失去了中国乡村原生态的美。“因地制宜,因材施艺”是中国最好的设计原则被破坏了。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设计智慧没有真正地被我们现代人所传承。
我举一个例子:中国古代景德镇瓷器的长途运输包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上要运送瓷器,要经历风吹雨打,当时人们就在瓷器之间放入草种,让它们生长,那些植物就会把瓷器紧紧包裹住,这是多么好的生态包装啊。也如普洱茶,还有粽子,都是生态包装。中国古代的设计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获得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的红旗渠。很多人都很诧异,说为什么评出了红旗渠?因为红旗渠是来自中国自古以来的设计智慧,从都江堰到大运河,从自古修渠建坝吸取的设计经验。它并没有什么国际设计大师来设计,但它能让水在上百公里的长度,九米的落差中均匀地流下去,而且没有用现代的钢筋水泥,只是开山炸石,就地取材。就用炸开的山石来做渠坝材料,水泥也是烧制的土水泥。半个世纪了,红旗渠还在惠及民生。百姓平常的喝水、农田浇灌,都离不开它,它现在还成为了旅游景点。这就是中国的设计智慧,其实我们的民间有很多这样的设计智慧。过去的工艺美术史,是以工艺美术的装饰为主导的历史,其实我们没有以“器用为美”的设计体系做研究。所以我现在提倡用手工设计来使传统手工进行现代化转化,转型为现代手工设计,就不再是过去的工艺美术体系。现在的工艺美术体系已经更多地变成为装饰体系,像景泰蓝,牙雕玉雕,越来越脱离民生器用。但现代设计里功能是形成美的一种重要元素。所以我们自古以来的器用为美的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这要求我们如何能改变,来把自古以来的,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好的民间的设计智慧转化成当代的设计资源。这样的话,中国设计就有了自己的本,就不再是一味抄袭。我们当然需要可以学习西方设计的一些方式方法,但是要学贯东西,形成东西文化杂交优势的设计体系,这业是我们要去推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