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蒲美合:我谈湖北漆画发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9-03 11:33:3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和社会、经济都有密切关系。伴随着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现代漆画历经兴盛到衰微、几经起起落落后迅速发展。国内先后推出很多重大的学术活动,开办国际、国内漆画展、创建高研班,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加入漆画队伍,为漆画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全国美展把漆画作为单独的画种专设展区,大大刺激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漆画优秀作品逐渐增多。近些年来,漆画行业的工艺师和美术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将漆画艺术跨越工艺美术范畴,进入绘画行列,并在各高校展开漆画学科教育,以学院派为根基,紧密结合各地工艺匠师将漆画上升为艺术空间。现在我们的漆画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北京、福建、江苏、江西、四川、天津 、广东、黑龙江等地为主的漆画创作群体,并且通过各种努力不断发展、增加国际间漆艺交流,扩大了中国漆画对外影响。与此同时,拥有深厚漆文化底蕴的湖北,在面对它的“灿烂、恢宏前世”的时候,虽然“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断层”没有做到很好的漆文化传承,但是目前以激流勇进之势展示“今生”,勇敢承接历史,发扬漆文化、创新漆艺术。

“2009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2009漆人八艺作品展”、“2010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漆迹2010湖北当代漆画展”。湖北接连举办的多项展览促进了漆艺的交流与发展,彰显了湖北的地域风格也鼓舞了本土的漆艺家的创作热情。湖北现在有一大批热爱漆,传播漆的优秀艺术家,而且这些艺术家本身也多是高等院校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对于漆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湖北的大漆艺术在东方的漆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载了中国历史上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东方漆艺的兴盛时期,开启了整个中国的漆艺辉煌文明史。

湖北是楚文化的基础,是战国到秦汉500年间漆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的中心,拥有古老而又发达的史前文化体系。据考古发现表明,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丰富多彩的漆器艺术是楚文化基本特征之一,如何继承和发展楚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不同于其他省份,是我们的立足之本。那究竟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是一种有自身特征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有一定的时间范围、一定的空间范围、一定的族属范围、一定的文化特征内涵。”在这四个方面中,一定的文化特征内涵是最重要的,具有民族概念、文化概念。而湖北的漆画发展就是要牢牢抓住自己的文化特征,民族属性,不忘传统,又能推陈出新。而湖北完全有先决优势做好漆画发展。 ⑴材料优势

众所周知,湖北地处长江、汉水流域,土地肥沃,漆树资源丰富,是全世界最优质的漆产地之一,恩施毛坝漆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毛坝漆主要是指毛坝乡阳高大木漆树产的漆)享誉中外。在利川有专门的恩施土特产进出口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大漆买卖,不仅给国内的漆加工公司提供大漆还负责海外的营销。 ⑵历史优势

湖北的漆画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和悠久的传统漆艺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工艺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出现了历史上异常繁荣的局面。湖北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古漆器,令人目不暇接,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光辉的艺术成就。其在造型形式上所作出的贡献不仅限于工艺美术的伟大创造,而且对后世中国艺术产生了长远巨大的影响。 ⑶雄厚的美术资源和平台

湖北美协主席、湖北美院前院长唐小禾对湖北的漆画艺术极为关心和支持。在1987年创作了画面达90多平方米的大型漆壁画《火中的凤凰》,是我们后辈学习的经典之作。早些年还曾派人专门去北京研习漆画。

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馆藏有令世界称奇的漆器精品,让我们拥有汲取不完的“艺术营养”。

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热心漆艺事业,倾力打造了“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有力推动了漆艺术在湖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和影响力,并为漆艺的学科建设搭建平台。

现在湖北的高校相继开展漆画教学,中南民族大学的漆画课程算是湖北省漆画学科建设的“先驱”。湖北美术学院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美术专业高校,目前在湖北美院在壁画系领导的支持和本人的努力参与下正在筹备大漆艺术研究工作室,为日后湖北的漆艺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搭建平台,也能为漆画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也开有漆画课程,江汉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也在准备将漆画引进大学课程,这对漆画的影响扩大都是有推动作用的。

由此可见,我们在背靠强大的文化支撑、物质资源、艺术资源下完全有信心做好漆文化的传承、沿袭和发展。但是,湖北的艺术家和各界同仁有热情、有激情的去做漆的事业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漆的文化发展在拥有曾经的荣耀时曾在经济大潮中丢弃了传统文脉,出现过断层;而且针对现状要想很好的健康发展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例如:独立学科地位欠缺、人才的断层这都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那么湖北的漆画如何做好继承和发展呢? 1、创作观念要更新

在我看来,现在的很多作品在创作时是有追从性的,确定的创作路线就是当下的主流文化,缺乏自我表达。在我个人认为:一方面,不要一味地沉浸在区域文化历史曾经的辉煌中,跟在固有的传统后边,孤芳自赏;或是单纯摘取楚纹样、楚的图案去复制、去拼结,无非就是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盲目追求什么所谓“现、当代”之风,张扬“抽象”,否定传统和否定造型,这样也只会是“作茧自缚”、“裹着小脚走路”,无所应适发展。现今,中国漆画艺术打破了曾经的“形式主义”,强调文化繁荣、多元并存。风格是技巧的成熟表现,谈风格是要有稳固的基础的,不能盲目追从,也不能空谈艺术精神。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正确的继承本土文化和发扬东方精神,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观念和概念。并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融会古今、广收博纳,批判的学习和借鉴;拓展漆画发展空间,多些思维和方式;增加独创性、创新性,创作出与漆画语言更贴切、代表地区文化特征、符合大众审美多变的精神世界需求的漆画作品,努力让湖北大漆文化发扬光大,将中国的漆画推向更高、更好的未来。 2、 高校教育观念要更新 ① 学科地位的改善。

美术类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要求人才的摇篮,能够提供漆画的后备力量。中国漆画的现代发展必须有一批相当专业水平的人才,要“文武兼备”的人才。这里所说的“文”是艺术修养,绘画能力;“武”是工艺技术水平,这对中国漆画的发展至关重要,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现在湖北的高校对于漆画教育的体制还不完善、不健全。湖北是我国的教育大省、重点大学、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民办院校近百所,却只有湖北美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大学开有漆画课,而开设这样的课程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并归类于非重点、非主流课程,是大学必修或选修的专业课。课时也只有每学期三到四周,更没有漆画专业方向的设置。这样的教育体制必然会使地区的专业性、研究型人才缺失,漆画事业及相关的产业链无法发展。 ② 教育方式要改变。

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有新的教育方法和改进。要随着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漆画教学上多注重技术和绘画能力的培养,更新教育固有模式,不要只谈艺术而忽略工艺技术,多增加学校间的学术交流,还可多深入到工厂和民间汲取营养。在我看来还有些教师应从学术角度出发,不要把个人的艺术观点和艺术模式强加给学生,不仅要加强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要固步自封,只从单一的技法和材料入手,图一时的教学省时省力。应该合理的、全面的把漆画知识按步骤教给他们,“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个性制定不同的的研究方向,鼓励自主创造性,而不是像师傅带徒弟似的单一的风格模式,画面表达千篇一律,模仿、照搬,没有画面内容的丰富性,缺乏创作内涵的深入分析。例如,本人在教学的实践中,会先把漆的性能、漆艺技法都交给学生,先重视漆画的材料媒介、工艺技术,让他们都能系统的、全面的先从基本入手,又能直观的体会到漆在样板上的丰富变化、和不同的技法表现。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各种表现的可能性,从中再去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和创作的敏感所在,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各自的专业所长和特点选定不同的方法表现和研究。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三个学期的课堂中实验,收获不小。 ③ 理论知识建设的加强

不止湖北乃至全国很多地方,漆画知识的普及范围具有局限性。除了高等院校教材外,再无见过相关漆画专业知识理论指导书籍。在专业性极强的刊物上可见到漆艺相关的文章外,其他报刊、杂志都没有相关知识的讲解。国画、油画、书法的理论书籍在书店比比皆是,可是有关漆艺、漆画的书籍却相对少见。再之,好不容易找到的相关书籍一翻开却总是照本宣科的罗列内容,缺乏建设性内容,这对于漆画的指导实践都是不利的。

纵观漆画发展50年历程,是漆画进行新形式的改革历程;是漆画作为独立画种的探索、发展历程。现代漆画以传统髹漆工艺为基础,衍生出诸多现代技法,产生了千变万化的装饰效果和丰富的表现力。湖北的现代漆画应充分利用众多的先决优势,以多样的形式、独特的表现语言立于绘画艺术之中,让我们所有的漆画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展望未来必然大有可为。(蒲美合:湖北美术学院壁画系教师 )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