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一个独特的美术家——忆父亲张光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3-29 15:59:4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张大羽

1965年5月4日,父亲张光宇走完了六十四年的人生道路。生前他是一个较有声望和有一定影响的美术家。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他的创作和艺术活动是多方面的,油画、国画、工艺美术、漫画、舞台美术、书籍装帧等等他都搞过,为此很难把他归入哪一行专业,笼统说就算是一个实用美术家吧。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艺术道路,这是他那个时代环境和社会需要所形成的。他很多作品有较强的时间性,在当时起过一定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艺术影响。他的作品曾零零碎碎地发表过,有一部分已出版过画册,但原作大都散失。过去的一些艺术活动,随着时光变迁,很多知情好友的故去,他的生平也慢慢被人遗忘了。 这次《装饰》杂志,因张光宇是创始人之一,为纪念研究他的作品,约我写些东西。遗憾的是,由于过去生活动荡,我一直离开家在外求学和工作,很少时间和父亲相处,因此所知有限,了解不够,但此事又义不容辞,只能尽我所知,提供一些他的生活经历——为人处世、政治态度以及对艺术方面的片言只语等,给予对他有兴趣的朋友们一些背景资料吧。

家庭和童年

1900年我父亲出生于无锡一个中医家庭,曾祖和祖父张亮生是无锡有名的中医,也都爱好书法和绘画。祖父生有三个儿子,父亲是老大,老二曹涵美(因祖母娘家无子,从小便过继给舅氏,年轻时也爱画,有不少作品),老三张正宇(他受我父亲影响很大,也从事美术,晚年在书法上很有成就)。祖母娘家较富裕,是大家闺秀,但目不识丁,大概家里受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影响,早早结了婚,生儿育女,能做一手好菜,并料理家务。祖父家中收藏大量医书,还有不少字帖和木版水印的画册,也有《三国》、《水浒》、《西游》之类的旧小说。祖父行医之暇,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写字临帖等,空下来给孩子讲讲历史故事,高兴时也带孩子去看看大戏,逛逛崇安市场,逢年过节也给买些泥娃娃、面具等民间玩具,这些对孩子从小的影响不小。此外故乡的生活习俗,民间节日活动也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无疑这对父亲爱好中国传统和民间艺术起了作用。祖父的三个儿子都对艺术有兴趣,却没有一个继承祖父的医道。父亲见惯祖父店堂中愁眉不展的病人,便想从事一种令人愉快,自己又喜欢的职业。十三岁时外祖父曾介绍他去钱庄学徒,以便将来进入实业界赚钱,可他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十四岁时要求去上海读完小学课程。

从师学艺 谋生就职

在上海上学时,住在亲戚家,附近有一个演京剧的戏院,课余他常去后台涂涂画画,画点速写。后来就和戏班演员交上了朋友,常去后台串门,又在前台空座看白戏,因此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对京剧的人物形象、脸谱、服饰等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戏班演员们的交往,那种江湖讲义气、互相帮忙的气质也感染了他。京剧他很喜欢,有时也唱几句,并且还客串上台演出,但毕竟自知没有功底只能玩玩而已。小学毕业后,本想去投考美术学校,碰巧认识了画家张聿光先生,他是上海美专的校长又兼上海新舞台戏院的置景主任,父亲便拜了他为师。老师留他在身边,为舞台画布景,而以后也再没有去美术学校学习。父亲回忆这段历史说:“我不后悔。我是在实际工作中受了锻炼,学到不少东西,如大面积的云山树林、亭台楼阁,这大都由徒弟来画,留下室内镜框中的画或其他精细部分才由老师来执笔,所以也就有了画大东西的经验。”这样约过了两年,二十岁时(1919年)经老师的介绍去生生美术公司工作。公司出版《世界画报》,请了丁悚先生(即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也是老一辈的画家)任编辑,父亲当助编,从此他俩交往甚密成了极好的朋友,他称父亲为“肚块头”(即大胖子),父亲叫他“老丁”,后来他的儿子丁聪就叫“小丁”。 1921年至1925年他转去南洋烟草公司广告部当绘画员,画报纸上的广告,也画月份牌等宣传品。1926年又去担任了上海模范工厂的美术工作。在这个时期父亲已具备了独立生活的工作能力,家庭经济完全自主,还租了半间房子,娶妻生孩子,负担家庭的生活。美术工作是他的爱好,但也是他谋生的手段了。

扩大眼界 偷学技术

1927年至1933年,他经友人介绍,去了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美术室任绘图员。公司的条件非常好,请了不少外国画家,也有中国的,他们各人都有一套技法。虽然那些画家为了饭碗,技术保密,作画时掩掩藏藏,生怕别人学了去,但父亲说,“我还是偷偷学了不少东西,常去他们身边走过,眼睛一溜,心里就有数了。他们是防不胜防的。”他初去时的任务是画些零碎杂活,为别人的作品配花边框,图案画得要极精细,这和画布景可大不一样了。之后,洋主任满意,就增加一些创作任务,也肯放手让他独立去干,并且工资也逐渐增加,还格外增加假期。这样工作了好几年,受到不少锻炼,见识也广了。公司有各种国外的美术资料,西方不同画派的画册,各种商业广告印刷品和杂志等,这使他这个土生土长的青年,开扩了眼界,受到了西方美术的极大影响。这时他自己也有了经济条件去收集各类画片资料,订阅国外的美术刊物。他的兴趣也广,加上上海这个特殊环境,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他爱逛书店、旧书摊。书画、字帖、拓片、各种工艺品、民间艺术品、玩具等,他经常去收集。此外,除爱看京剧外也爱看外国电影,很注意电影中的画面和导演摄影的处理手法等。据我了解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十分注意观察,好像一切都围绕着将来如何在创作中具体运用的目的。

博览群艺 学以致用

凡是美的艺术他都喜欢,很少成见,当然也有偏好和比较欣赏和受影响较多的画家,譬如人物画喜欢任伯年,更爱陈洪绶(陈老莲),山水喜欢龚贤,对齐白石的画更是十分佩服。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古典画派,写实的伦勃朗以至后来的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之后的马蒂斯、毕加索、超现实的达利等现代画派,以及其他如日本的浮世绘,非洲的、印度的艺术,印尼的木雕等,他都欣赏,特别是墨西哥壁画家迪埃哥和珂弗罗皮斯的装饰画风对他影响甚大。他从各家的作品中吸收他们色彩造型和表现手法,在具体的工作中灵活运用。他反对艺术上有门户之见,认为每个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各有所长,应兼收并容。他常说,“人家总归有人家的道理的。”他也反对食而不化和生搬硬抄,他常说,“学而不用,学它干吗?”“老吃进去弗肯用出来,实际是吃得弗透,没有消化。”就是说学习不要脱离实践,强调“学以致用”。他也不赞成死学硬抄,说历史发展要不断创新,不能保守,艺术才有生命力。艺术可以受影响,可以借鉴或模仿,但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正如齐白石受吴昌硕的影响,但又不同于吴昌硕,学齐白石完全成齐白石第二、第三,大家都成齐白石也没有意思了。他早年受珂氏的影响,用珂的方法作画。珂氏曾去过上海和他见过面,见了他的作品,曾表示他的作品是中国式的,珂本人画不出来。对于中国的生活和传统情趣,不熟悉不了解,的确是无能为力的。

不作洋奴 自搞事业

在烟草公司任职期间,收入较好,但总觉得自己要搞些事业,便利用业余时间先后与人合作办过东方美术印刷所,还出版《三日画报》、《上海漫画》等刊物,并组织过漫画会。当时国内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父亲受此影响,坚决不愿再为洋人工作,便辞去待遇优厚的公司职务,打算自搞出版事业。公司的洋人深表惋惜对他说,“公司是大海,你是一条鱼可以在此畅游,离开了水你不会有好处的。”但他还是放弃了公司的工作。 1934年他和友人邵询美、叶浅予、鲁少飞、黄文农、林语堂、三弟张正宇等人合作,成立一个“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时代画报》、《时代漫画》、《论语》、《时代电影》、《万象》杂志等,在当时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在此之前.父亲已经画了不少漫画、讽刺画等作品,也结识了不少朋友,一些画友更是经常往来,互相交流,互相影响。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