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李木作品

图画——李木作品展,图画,李木作品展,李木,作品展,李木艺术,李木作品,李木展览,李木个展,中间艺术馆B展厅,中间艺术馆,B展厅

到底是形式决定内容还是内容决定形式

这是一个困扰了大家恒久,以至于后来者已经感受不到它的困惑的古老话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由吴冠中先生率先倡议并在艺术界引发广泛争议至今,这个话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由此引起的有关现代中国艺术审美价值判断的思考也随着时光的流失、人心的改变、经济的喧嚣而被厚厚的尘封起来。也许这个“审美价值判断”的提法不够专业,也未免不够准确,但偌大一个中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艺术从业者,都秉承同一个审美价值判断标准,用同样的方式认识艺术、用同样的方式从事艺术、用同样的方式利用艺术、甚至用同样的方式糟蹋艺术,这种状况本身已经说明;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判断,更提不上的体系和标准。现在的艺术已经没有,也不应该再有统一的、恒久不变的标准。放眼世界艺术领域,我们很难找到哪怕一个,像我们这样“万众一心”、“强求一律”、“群体模仿”的、并且丝毫不感到羞愧的,令人生厌的“艺术局面”。

所谓的令人生厌的艺术局面,主要就是指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以“内容决定形式”为主导的,僵化的创作准则;艺术必须要有主题,艺术形式必须要为主题服务,而为主题服务的又必须是某一类的艺术形式等等。也许对于更多的青年艺术家来说,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涉及的问题已经不是现今艺术所追究的关键,他们只需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去做,就足以担当今天社会赋予他们的一切责任。但他们没有注意到,几十年来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以及“诱导”,已经让他们及整个社会基本上丧失了任意判断、评价、选择艺术的能力和可能。我们不知道反对艺术标准唯一性的原则,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的功能认知层面,还要体现在艺术的审美方式及形式语言的探索层面。不能仅靠变换绘画的内容和主题来替代艺术的变迁,也不能仅将绘画的表现形式作为工具来图解所谓的思想和内容。我们长期的、集体性的拥挤在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之中,用少数人的经验和语言,诉说多数人想要说,却又不知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去说的话。我们只不过是自以为很自主、很个性化罢了。

如今我们的艺术已经蜕变成为极少数这个行业获益者和大多数这个行业中妄图获益者之间的事情,它已经和社会文化、社会生活脱离了关系。因为作为这个社会文化主体的公众不是生活在对主题、观念、概念的谋略和策划里面,而是生活在色彩、线条、形状和空间之中的变化之中。他们不需要苦思冥想的一次次的面对艺术家们的用心和伎俩,他们需要的是由于形式逻辑、规律关系的不断改变,而带来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变化。

外国人追捧我们的艺术,是由于我们是这个世界上众多艺术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并且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我们自己也乐此不疲的追捧自己的艺术,除了满足过分的虚荣和欲望以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呢?我们把本应由十几亿人们所享有的、丰富多样的现代中国艺术表达方式变为了单调的一种,并且也是唯一的一种。好像除了用具象的绘画方式去挖苦社会,用简单认识事物方式表达痛苦,用功利的价值方式宣泄玩世不恭以外,其它任何方式都和艺术没有关系,也不能允许其他任何表达和表现方式与艺术发生关系。一方面我们的艺术在国际越来越有特色,另一方面我们艺术在国内却越来越失去自己的特点。我们的艺术已经被“内容化”,成为各种各样观点、谋略、方案的图解,并且解释的非常具体。因为艺术中所有具体化的图解,最终都会演变成为赤裸裸的说教,所以,以“内容决定形式”为主导的艺术本身,也终将会为“内容”所带来的局限葬送。

我们并不指望有朝一日“形式决定内容”,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种艺术语境下。但也不想永远的陷入“内容决定形式”的泥潭之中。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和时代并不是只有那么点“内容”。

李木作品

来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
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李木作品 上一页李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