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严培明央美美术馆讲述“我的艺术历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5-22 14:05:30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2014年5月20日晚上六点,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系列讲座第四回《严培明历程》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由刘小东教授主持,艺术家严培明主讲。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系列讲座,意在传播学术前沿,推进学术讨论。主持人刘小东在介绍严培明的艺术背景后指出,学术委员会系列讲座举办的次数很少,是因为只邀请最杰出贡献的人,以表示对他们的最高敬意。

主讲人严培明,1960年出生,上海人,1980年赴法习艺定居,1995年至今为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教授,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国际大展,是中国最早进入世界一流艺术博物馆和机构且目前仍极具国际声誉的当代艺术家。在本次讲座中,严培明就个人创作结合各个时期的作品图片进行解说,在互动环节和在场学生对其作品展开交流。

1980年,严培明报考上海工艺美院未果,于是去了法国,1981至1986年就读于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1988至1989年在法国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学习。1988年,严培明参加了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画室88”,此时他的作品开始关注死亡的问题,他开玩笑说到,可能是他的求生欲很强。这次展览是他第一次在巴黎露面,同时这一系列反肖像的单色巨幅肖像也引起西方艺术界瞩目。

1993至1994年,严培明到意大利罗马法兰西学院学习,期间他的创作以黑白人头写生为主,严培明表示,此时画画总有前人的影子,也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另外,因为不了解色彩,所以架上绘画以黑白为主,少有带色彩的绘画。为此严培明解释到,因为他到法国后没有学过色彩,于是采取了逃避的方法,而专注于黑白画的创作也令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和特殊的艺术表现。

严培明先后参加了各种国际大展:1991年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展览“运动2”,1993年的“中国前卫艺术”、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1997年里昂双年展、2000年光州双年展和上海双年展、2002年釜山双年展等。他还在法国、德国、美国、英国等著名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大型画展,如2009年,他成为第一个在有生之年于卢浮宫举办展览的当代艺术家,并获颁法国荣誉骑士勋章;2010年,受邀为世博会法国馆绘制展出大型公共艺术。

严培明在这些展览中,每次都携带最新的作品参加,他笔下既有历史人物、政治领袖及名人,又不乏寂寂无名的士兵、罪犯、女囚犯、孤儿及艺术家的父亲和本人。严培明表示,每一次个展都逼着他不断地思考,希望为观众呈现不同的内容,并寻找在艺术语言和内容上的新突破。

讲座最后,严培明介绍了5月18日下午在天安时间玉河新址的新作展“这样死,这样活”,并展示了作品图片。本次展览除了严培明标志性的单幅人物肖像,还有描绘动物、自然风景、静物、母亲等形象,首次完整呈现其毕生探寻的“生命”主题。展览将持续至7月27日。

在本次讲座中,严培明并没有多说他在法国的坎坷经历,1991年回国,华侨们都会给家里购买当时最洋气的彩电、冰箱等家电,但他身上并没有钱,只能带一本画册回家。即使严培明出名后,也经常因为绘画触及敏感的政治问题而遭到阻拦甚至唾骂,而他却表示,遇到困难反而能激发他新的灵感。对于严培明而言,画画是幸运的,不善言辞的他,画画是表达的最佳方式。

在互动环节,严培明在回答提问中表示自己对国际形式和社会动向感兴趣,他的身份就是艺术家,不限任何国籍,并借助这些现象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他不会仅仅局限于工作室中去寻找灵感而创作,然而经常创作大型绘画也不得不采取照片的方式,他认为写实肖像画也具有不同于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严培明告诫在场的学生们,不要去崇拜艺术家,可以喜欢某些艺术家,因为崇拜是一种笼罩,会找不到自己;另外,学生在校不要太着迷于技巧的训练,这样反而找不到自我表达。严培明在法国学习并没有人教他素描或色彩,而是教他如何表达,他认为在创作过程中,如果觉得不够用可以再去学习。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