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0日,春节刚过,和其他卖场一样,798进入了传统的销售淡季。周末上午,雾霾把有出游意愿的人挡在家里,这使得处处摆放打折促销信息的厂区内更显寥落。
798内一家较大的艺术商品店收银台前,背景墙壁上的纪实摄影作品让人感觉到这里与外面的商场有些不同。
一些游客并不关心雕塑内容,热衷的是与雕塑合影。
如今周边高层住宅现价轻松买到37000元每平米以上,这让798管理者不为所动,“艺术至上”实在很难。
厂区内转租广告随处可见,从当年每平米每天0.3元的租金,到现在每平米每天5----10元。艺术家的坚持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
798管委会为园区的规范化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为缓解园内停车难而修建的收费停车楼。
明码实价的艺术品。
几个沿街兜售藏饰的小贩闲极无聊,围在一起踢毽锻炼。一辆满载瓷器的皮卡停在两条主街中间的小道上,车主跳下车支起“出口瓷器,10元两件”的招牌立在茶杯上,然后一声不响地蹲在旁边等客。足够便宜的价格很快吸引了不远处随团旅游的外地客过来挑拣。人越聚越多,京腔、方言、英语、葡萄牙语混杂着,争议的焦点是说好的10元两件,等挑出来就成了100块钱一套……厂区几条主要街道上,只有零星留下的残雪和小心走过的路人。
走进一些大型机构支持的展厅,作品与观展空间仍然是这里的主角,而走近一幅油画或一个茶壶,标有至少四位数的价签立刻将你拉回现实,这是商品。可当顾客想要看看壶底的款儿时,马上会有店员制止并声明这是“艺术品”,要看需要戴手套。
如今的798看到最多的是明码实价的店铺、饭馆、咖啡厅和匆匆与雕塑拍照合影的游客,以及在一旁手拿小旗掐表等待的导游。单纯指责798的过度商业化并无意义,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兴起的一个艺术群体自发聚集地,这里在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一个地标和符号,甚至是很多青年心目中的图腾而存在。然而经历了开发争议、地价飞涨、政策扶植、金融危机,到如今的管委会化经营管理等重重变迁与蜕变,想在此仍能找到那一分本真、原始的艺术气息自然成了奢望。环视京城,朝阳正阳艺术区、008艺术区、东营艺术区等都难逃被拆迁的命运。而今的职业化艺术家们也早不是当年那些被传统社会称为“盲流”的群体,转而幻化成时尚、个性生活的“偶像”。天桥对面“我爱我家”的门店里,798厂区门口2000年前后的商业住宅都已经轻松卖到37000元每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