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湖北美术馆展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1-27 13:45:52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前不久亮相湖北美术馆。此次展览汇集了曾梵志、方力钧、岳敏君、石冲、冷军、徐芒耀、傅中望等21位艺术家的50余件“肖像”主题作品,涉及影像、装置、油画、水墨、综合媒材等多个艺术门类,展示了肖像画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语境下的多种可能性。

展出的作品包括冷军的超写实作品《肖像之相——小姜》和《肖像之相——小唐》。曾梵志的布面油画《肖像》、岳敏君的《表皮》系列作品、方力钧的布面油画《2011——2012》、傅中望的雕塑《面镜》、石冲的布面油画《表情》等均有参展。“中国当代艺术家之F4”之一的岳敏君此次并未带来代表系列“大笑人”参展,他表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似乎有了失重的感觉,有心理上的纠结、痛苦、失落和创伤,而参展的两幅《表皮》系列作品正表达了人们的心理。

在历史上,肖像画实际上具有照相的功能,但伴随着摄影术的出现,肖像画逐渐走向了衰落,并越来越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而“再肖像”化创作,虽然沿用了传统肖像艺术的某些形式,即对人物有所表现,但同时又有了新的改造与发展。它不像传统肖像艺术仅仅追求表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人物,而是追求对一个概念或命题的表达,其手法表现也多是由此出发的。

“再肖像”不仅仅扩充了肖像艺术的表达视域,也折射出创作者和阅读者的品性、品格、思想、思考,弥漫其间的则是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激情思考和焦虑体验,是对当下人的生存境遇与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映。可以说“再肖像”反应的是当代人的一种存在,又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种状态。而究其本质,还是由新的历史结构和社会结构、经济秩序和文化制度所决定的。透过“再肖像”的背后,我们不仅看到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状貌,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

据策展人鲁虹介绍,出现于“再肖像”化创作中的图像与技法,已不是按经典艺术的创作方法得到。在很大程度上,是得于影像、网络、大众文化或非艺术领域。由于当代艺术(含“再肖像”化创作)的图像方式不仅完全超越了既往艺术的图像方式,还携带着新的创作方法论、新的题材、新的形式与新的价值观,所以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