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湖北美术馆:从展览馆向博物馆转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6 09:12:42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哇!这里还有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民国26年的教师聘书及学生成绩单!”常常有观众在湖北美术馆三楼展厅发出这样的惊叹。该馆推出的“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固定陈列,在开展几个月来吸引了很多不同年龄与知识背景的观众前往参观。

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参观完展览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它很好地梳理了20世纪以来湖北美术的发展历程,形成了20世纪前半叶、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的有机架构。”令他印象极深的是,“他们征集整理了大量文献史料,用文献说话、用事实说话,这样就使得原来不很清晰的湖北美术的百年发展史变得清晰起来,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对于一个建馆5年、尚属年轻的美术馆来说,汇集社会专家资源推出固定陈列展,不仅需要决心和勇气,更反映了其在专业化建设上的导向和思路——由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湖北美术馆迈出了重要一步。

梳理“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

湖北美术在近百年来的发展中,有着丰厚的成果,但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展示。其中对20世纪湖北美术史的整体梳理与研究,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虽在不同时期举办过各种展览与活动,也出现过一些针对个案与现象的研究,但这些工作对于呈现湖北美术的整体面貌与发展历程来说并不完整。

目前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由“民国时期美术”(1911-1949)、“新中国时期美术”(1949-1978)和“新时期美术”(1979-2000)三部分构成,它从构成重大美术史意义的思潮、现象、事件、人物等出发,一方面从代表性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入手,另一方面,多方收集文献史料及研究著述,并将相关的历史文献、手稿、印刷品、美术出版物等资料与美术创作成果同台呈现,体现了立体的展陈效果。

然而,在一直参与该项目的湖北美术馆学术部胡莺看来,这也是一段颇为艰辛的历程。据她介绍,展览筹备4年来,湖北美术馆先后召开了数次专家会议,对展览结构、大纲内容及展陈方式等多次论证,征求意见。不仅专设展览文献编辑组,利用社会专家资源深入研究、梳理脉络,而且尽一切努力对重要作品与文献进行抢救性收藏。

仅文献编辑部分就用了近3年的时间,不仅在湖北省及武汉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及高校图书馆查阅文献史料,还结合采访老一辈艺术家和相关专家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以民国时期(1949年以前)为例,从图书及期刊原刊中就翻拍了近千张图片;从233卷的期刊与报纸缩微胶卷中,扫描了1300多张胶片;并整理成文字100多万字。约6万字的《20世纪湖北美术大事记》,成为征集展品与撰写展览大纲的重要基础与依据。通过购藏、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到与展览相关的原刊400余本,年画、书样与画片50多张,连环画刊100多本,画集与著述300余本,民国时期实物20多件。除文献史料外,以购藏、借展、复制等方式确定近百件参展作品。6万字大事记,500张文献图片,100余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这些数字成为该展览的重要注解。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看完展览后激动地说:“我国的美术馆中,这一类展览非常少,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美术资料非常珍贵。这段历史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有很多东西特别模糊了,我们应该怎样去重视、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我在这个展览中看到了这种努力,我相信它会对中国美术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