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室陈设从未改变
关怡介绍,1971年,日本美术评论家宫川寅雄访问中国,到广州指明要见关山月,为照顾国际影响,周恩来把关山月调回广州,接待外宾。此事也成了广东省为关山月建造这幢房子的原因之一。
1972年,受外交部委托,关山月到北京为驻外使馆作画半年;1973年创作《绿色长城》;1974年赴新疆体验生活,为乌鲁木齐机场创作《天山牧场》,同年为联合国中国厅创作《报春图》。为参加全国美展创作的《俏不争春》,后来被日本《读卖新闻》列为世界名画。
1978年畅游长江三峡后,关山月创作了长达18米的《江峡图卷》;1979年创作了《龙羊峡》;1980年为北京军事博物馆创作《风怒松声卷翠涛》;1981年为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创作《江南塞北天边雁》。搬进现在的故居后,关山月的创作亦是精品不断。如1983年,《鼎湖组画》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一等奖;1985年,他的《碧浪涌蓝天》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1995年,为北京全国政协新大楼创作《黄河魂》巨作。
1997年,由江泽民同志题名的“关山月美术馆”在深圳落成。关山月生前先后捐给深圳市人民政府代表性作品813件,捐给广州艺术博物院作品105件,捐给岭南画派纪念馆作品145件,此外,还向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捐赠作品多件。关山月历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7月3日,关山月因病在广州逝世。
房子二楼是关山月画室,层高约6米,显然是专门为关山月作画而设计的。关怡告诉记者,画室里的陈设未曾变过。记者发现,画室大门处还悬挂着一面小小的旗子,原来是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旗子。关怡说,关山月经常出国,到了外面,常常劝说华人华侨多回祖国走走、看看。
“戴着镣铐”创新中国画
关于关山月的学术研究,究竟有何最新成果?8月23日,记者记者电话采访了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记者:去年是关山月百年诞辰,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展览,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研讨。关于关山月历史地位的最新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此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
陈湘波:去年关老一百周年诞辰,我们把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关老的作品汇总在一起,也做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是什么活动就可以做出来的,而是一个社会、业界的共识。关山月作为20世纪中后期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不少特点跟同时期画家相似,但他又有自己独到的贡献。
首先是“戴着镣铐跳舞”,在很多时代、社会的限制中,关老还是努力去做出体现中国绘画本体的一些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绘画被视为一种封建文化,加之受苏联影响,曾经没有多高的地位。但是在1954年,关老创作了一幅《新开发的公路》,把中国传统山水画跟现代社会生活结合在了一起,现在这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原来的山水画更多的是寄托中国文人的志趣,但《新开发的公路》表现现实生活的变化,预示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件标志性的作品。后来一段时间,中国山水画多以表现建设以及毛泽东诗意为主,可以说关老开创了新样式。
1958年,关老还画了《山村跃进图》,表现的是大跃进期间湖北山区农村的风貌。最难得的是,当时很多艺术家表现大跃进,都是标语式、漫画式,关老却是表现了很多细节,修水利啊积肥啊等等,细节表现得很到位。这是关老很重要的一件作品。关老一百周年诞辰时,我们把这张画拿出来展览了,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分解和局部分析,应该说还是蛮有意思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分析,可以找到关老作品与传统绘画笔墨的关系和区别。
另外,关山月1949年在香港画了一套连环画《虾球传》,反映了香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情况。关老这套连环画,在建国以后,确定了连环画的一个图式,对后来影响很大。
记者:关山月美术馆对关山月作品的收藏和研究情况如何?
陈湘波:美术馆大多是展览馆,但关山月美术馆从建馆起就很明确,要做成集收藏、研究、展览、推广多功能于一体,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以关山月及其作品为代表的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美术。
关老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变化。传统中国画里有一套程式,不管画哪里的山,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关山月强调现场感、新鲜感、清新感,每张画都追求变化,这个是对中国画的推进,也是对自己的挑战。有人说他没有自己固定的风格,这也不对,因为他的这种变化实际上就是他的风格,他自己有句名言:“不动就没有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