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中云: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当代美术馆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多样,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场所,但是公共性美术馆的文化责任集中体现在其教育功用上。对此,您如何理解。
陈湘波:美国博物馆学界的重要文献《新世纪的博物馆》(Museums for a New Century)指出:“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作为艺术类博物馆的美术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向公众开放的文化事业机构,它具备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以往,“艺术殿堂”型的美术馆过于推崇艺术品价值,成为只将艺术作品视为过去遗产予以收藏保存的“仓库”,致使一般公众产生疏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馆的教育、交流、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晰。美术馆在当今已被视为一种公共教育机构,世界各国莫不将美术馆的建设与营运视为国家总体发展的象征之一,作为启迪民智、提升公民文化素质的场所。
美术馆的教育功能指的就是公共教育,它与学校教育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美术馆公共教育主要的方向应是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感受力,促进他们对艺术作品相关背景的了解,提升他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力,引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冲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艺术品是美术馆与观众交流沟通的主要媒介,是引导学习者体验视觉经验的关键。美术馆营造的是自由开放的情境,教育对象从学龄儿童到成人,甚至到专家。在美术馆,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而承担美术馆教育功能的人员也与学校的教师不同,他们并不直接教授学习者,而是通过提供制作适应学习者多样化的兴趣和爱好的教育氛围和程序计划,并给自主学习者以帮助。因此,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准确地说,应该是由学习者自主掌控学习方式,也更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并往往与终身教育相关联。
许中云:作为以画家个人命名的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早已确立了“以关山月艺术研究为核心,兼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及当代艺术研究”的学术定位,近年来为响应深圳市人民政府打造“设计之都”的文化构想,自2003年起又将“当代设计艺术研究”常设为美术馆的一项重要学术课题,为国内外平面设计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做了不少工作。那么,在推介关山月的艺术、当代设计之外,贵馆在文化普及和艺术公共教育上还有哪些具体的活动?
陈湘波:关山月美术馆的文化普及和艺术公共教育上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用丰富多样的展览吸引观众来美术馆,再通过提供导览、艺术讲座、临摹制作等引导性服务进行“公共教育”,引导观众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 “进校园”与“进社区”两个系列的展览将馆藏作品直接送进校园和社区,或是针对特定观众群体开展艺术欣赏与艺术制作活动。另外,我馆从2005年起,还有“四方沙龙”常设性公益系列艺术讲座,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下午为市民提供公共艺术教育服务。同时,我们的文化义工培训,其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教育,而且规模不小(我馆义工达300多人),而接受过培训的义工又去服务观众,因此文化义工培训已成为我馆公共教育的重要风景线。
许中云:目前的公共教育活动偏重哪些方面,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效果?其中那种方式取得的效果比较好?目前在开展公共教育活动中,面临哪些困难和实际的问题?
陈湘波:目前我馆公共教育的重点放在建立一个“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公共教育体系:“请进来”就是包括与馆内展览相结合的 “第二课堂”、“周末赏析团”以及义工培训等:“走出去”就是指包括“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展览与讲座等。充分发挥文化义工积极性,希望通过这一立体架构的形成,可以为不同阶层的市民提供不同水平的综合性服务。目前,每一单一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都有不错的效果,而且以充分发挥文化义工作用的公共教育活动的效果最为理想。
许中云:如何从展示方式、展示空间、展示内容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从而让关山月美术馆真正成为市民享受文化权益和艺术资源共享的场所?
陈湘波:在2008年至2009年维修改造中,我们感到随着美术馆的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原来的关山月美术馆在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空间和设施就显得严重不足,这次改造,我们主要增加了公共服务和专业图书文献库等设施,比如、公共阅览室、无障碍人通道、残疾人卫生间、哺乳间,以及各种必要的休闲设施,改造后的关山月美术馆不仅更加方便各类人群,而且为实现将传统的“艺术殿堂”转换为“共享艺术空间”的要求提供了硬件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美术馆的教育、交流、服务等功能。改造后的“亲民”空间,确实能够让市民以更舒适、更轻松、更自由的方式进行“美术馆学习”。
在展示内容方面,我们在策划展览时就考虑到各个层次市民的不同需求,在以高品位展览引导他们的同时,提供多层次的展览,包括大师系列、本土系列、学术提名展系列等,突出研究主题的同时兼顾各类艺术作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美术馆学习”的阶梯性需求。
美术馆进行公共教育的特殊资源与沟通媒介就是“艺术品”,这也是美术馆与其他教育环境不同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展示方式上的原则就是让它们以最贴近、最自然、最亲切的方式与观众见面。
许中云:关山月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与其他馆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今后会在公共教育方面有何新的计划和投入?
陈湘波:我馆在公共教育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 “专业人员指导与监督,充分发挥文化义工的作用”。
通过各种培训,文化义工不但成为美术馆的忠实粉丝,同时也成为美术馆与普通观众之间的桥梁。美术馆的公共教育人员非常重要,应具备各类技巧、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实际操作中,这样的人员总是不够的。以我馆来说,全职的承担公共教育工作的人员只有一位,但是我馆处于深圳市中心位置,公共教育所面对的人群量非常大。因此,自我馆拥有义工开始,就让他们协助我馆专业人员进行公共教育。在义工服务的过程中,这支优秀的文化义工队伍逐渐成为了我馆公共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今,我馆所有的公共教育活动都有文化义工参与,我馆的公共教育品牌活动“第二课堂”、“周末赏析团”等还是以文化义工为主导的。
文化义工的参与,使得我馆的公共教育活动更加具有朋友般交流的亲和气氛,因此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我馆的文化义工一般具有良好的美术背景,他们都有良好的艺术知识储备,同时,他们又是与普通观众一样的艺术爱好者,因此,他们可以更多地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理解艺术作品,在学习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的过程也能更好地与普通学习者沟通融合。
我馆专业人员全程对公共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活动符合我馆公共教育的方针和原则。公共教育专业人员更多的精力则是放在公共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计划上,如何分层次(专业、爱好级、入门级别等),分群体(美术馆、社区、学校等),分性质(欣赏性、参与性、创造性等)设计公共教育计划,则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我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新计划是筹建一个大型艺术类图书馆,不但可以为专业的艺术家和艺术研究人员提供文献服务,而且免费向社会开放,为社会人士欣赏、理解、研究艺术提供延伸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