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百科宫殿”顺利开幕。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世界三大艺术盛事之一,威尼斯双年展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虽然今年,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的规模空前,但国内大多数人对于威尼斯双年展的认识仍然非常模糊。
作为全球最大的艺术盛会之一,威尼斯双年展走过了近120年的风雨历程。从构想到践行,从发生到发展,时至今日,无论是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萧条走向复苏,还是在争议中彳亍徘徊,其间的种种跌宕无不引人注目。或因资本家的慷慨赞助而得以诞生,或因法西斯的强权操控而一时没落;或因政治变迁而饱受争议,或因个性独特而散发持久魅力。然艺术本是社会之镜,而艺术又是以人为本。事实上,在威尼斯双年展历史文脉中不仅窥见意大利、欧洲乃至全球现当代艺术的变化,亦能反映出二十世纪至今全球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在19世纪最后几年的中国,慈禧光绪的昏庸无能,“不败而败”的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卑躬屈膝地割地求和,康梁变法的无奈失利,水生火热中的百姓虽复仇心切,却不堪一击。一切似乎都在预示昔日的帝国即将寿终正寝。相对的欧洲在明中叶到清中叶之间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文艺复兴到哥伦布时代,经宗教改革、西班牙帝国的兴衰到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到工业革命。无论是物质技术还是政治组织上,中国都陷入了一种其没有能力想象出的国际秩序中。而水城威尼斯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事东西方中转贸易,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即萌芽于此。贵族和商人的相互融和也为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带来勃勃生气。这本身似乎注定威尼斯定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
威尼斯“圣火”的点燃
受制于经济和文化的原因,当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只能展览地方工艺品的时候,1887年威尼斯在公园里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绘画雕塑大展。在地区开明工业主和金融家的赞助支持下,展览展出了全国一千多件优秀作品,吸引了大批的观众。这次展览的全部利润无偿捐赠给了当地慈善机构,展场因此可以长期使用下去,这为后来的威尼斯双年展奠定了基础。
展览的成功,激励了市长塞韦蒂科(Selvatico),他和威尼斯当地的知识分子积极地讨论并期望能将这一展览延续下去。于是素有艺术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双年展”这一伟大构想诞生了。
1894年4月6日,市长正式宣布“双年展基金会”成立,并在公园里修建了第一个展览馆,即后来的中央馆前身。从此威尼斯双年展开始执行其双重任务:既增强国民道德信仰,又汇聚世界优秀艺术。
1895年塞韦蒂科本人担任双年展第一届总裁,安东尼·弗拉德里(Antonio Fradeletto)任策展委员会执行督导。4月30日上午正式举行开幕仪式,国王和王后出席了开幕式。224327位参观者前往参观,在516件参展作品中有186件被卖了出去,总销售额达360000里拉,第一届双年展被官方认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二十世纪初期威尼斯还是个相当封闭的城市,当时欧洲的野兽派、立体派等现代艺术对这里没有造成一点影响。那时的双年展没有一个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出现,看不起年轻的艺术家。在这样的情形下,佩莎罗现代国际画廊应运而生。由于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受到了欧洲新潮艺术的影响,因而显得很有活力,以至于对威尼斯双年展形成一定的压力。尤其是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更加剧了对威尼斯双年展保守势力的冲击。冲突的激烈程度使得弗拉德里做出决定:让每个国家自己出资修建他们的国家馆。保留自己的国家馆,并负责维护和展览本国的艺术作品。比利时在1907年第一个修建了自己的国家馆。从这点看来,是佩莎罗画廊成就了今天的威尼斯双年展。同时也是由于双方的冲突造成了青年艺术家得以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妥协。
二次大战间的双年展
1922年法西斯跃上政坛,墨索里尼直接操控威尼斯双年展, 这使得双年展一度为国家所组织。1924年俄罗斯馆重开, 并展出了至上主义者马列维奇(Malevich)和亚历山大· 罗德钦科(Alexander Rodchenko)的作品。1928年沃尔皮(Volpi)因着个人良好声誉被任命为双年展机构新总裁,在他的领导下,1930年开始了“国际音乐节”,1934年开始了“威尼斯戏剧节”,并上演了由马克思·瑞恩哈德(Max Reinhardt)导演的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在战争期间电影节是唯一没有中断的艺术。1934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一起正式参观了威尼斯双年展,并满意地收藏了一幅瓦加吉尼的《船》。1938年双年展开设了大奖(Gran Premi),这个奖项一直持续到1968年。1940年战争全面爆发,以致有很多国家无法参展。
变是唯一的不变——双年展的改革与发展
1948年各国逐渐恢复平静,开始了帕鲁秦尼(Pallucchini)在威尼斯双年展的领导阶段。1948年的双年展是战后最重要的一次展览,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展览。15个国家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毕加索曾被威尼斯双年展拒绝过很多次,这届他终于以西班牙画家的身份被威尼斯双年展所邀请,时年68岁。
在这一届双年展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便是佩吉·古根海姆来到了威尼斯,她带来了所收藏的20世纪杰出的美术品,并得以在希腊馆展出。总之,这一届展览使得欧洲被法西斯封闭多年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复苏。1950年有24个国家参展;1952年有26个国家参展。在战争期间被冷落的双年展开始活跃起来了。
1956年的这届双年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荷兰蒙德里安的油画,在西班牙馆展出胡安·格里斯的现代绘画,在德国馆展出埃米尔·诺尔德的绘画。这一届的大奖(Gran Premio)几乎毫无争议地颁给了法籍画家雅克·维隆。在1957年10月,批评家和艺术家们热烈地讨论威尼斯的未来。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威尼斯理事会推动威尼斯市政议会,政府关闭了威尼斯董事会,提名彭提(Giovanni Ponti)为特别专员。
1958年这届双年展是戴尔·阿克瓦主持的第一届展览,这届展览多个国家独立准备了盛大的展览。主要有奥地利的克里姆特、法国的布拉克和德国的康定斯基等大师的作品参展。这届的绘画大奖颁给了马尔克·托比,雕塑大奖颁给了爱德瓦尔多·奇里达。
即使到了1962年,双年展上也没少有争议。争论主要是因为法国艺术家阿尔弗雷德·马内西耶(Alfred Manessier)获得了这一届的绘画大奖。当时他被看成是一位“落伍而平庸的抽象画家”。庆幸的是,这一届的雕塑大奖颁发给了当时已负有盛名的大师贾科梅蒂和摩洛蒂。
1964年,美国的波普艺术现身威尼斯双年展,既给了威尼斯双年展新的活力,又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许多人认为波普艺术的出现是美国对欧洲的文化殖民主义。此届威尼斯双年展为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格颁发了绘画大奖,碰巧乔治·莫兰迪在那时死去。也许这就是一个信号——旧的历史阶段的终结而新的实验性当代艺术时代的到来。
在这种疯狂的有创意的波普艺术之后,1966年双年展似乎是对理性的回归和关注。这一年里主要展出的是光谱艺术、动力艺术和编程艺术。阿根廷艺术家朱利奥·勒帕克的动力艺术品和委内瑞拉艺术家拉菲尔·索托的艺术品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展区。这次的绘画大奖颁发给了索托,而不是发给勒帕克。因此,这一届双年展也获得了另外一个别名,被称为“白色展”。在这一年的回顾展中,波丘尼的111幅精美的油画和去世的莫兰迪的83幅油画和64幅水彩画也格外精彩。
1968年的暮春,法国“五月风暴”爆发了,欧洲许多艺术学校的学生把威尼斯双年展当成是中产阶级文化的“经典目标”而应被革除。很多国家的艺术家加入了示威游行的队伍,他们团结一致,把画反扣到墙上,以示不满。与此同时,威尼斯双年展正经历着落后体制和新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各社会阶层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冲突,而威尼斯双年展已在这中间徘徊了许多年。
尽管双年展已经存在明显的、严重的问题,但1970年威尼斯双年展还是如期举行。1968年的抗议行为为以后的双年展留下了可贵的改革动力,自那以后艺术大奖(Gran Premio)被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金狮奖。由米兰艺术商厄托· 甘费拉里(Ettore Gianferrari)经营多年的销售部也被取消了。尽管很多人不得不承认销售部其实在市场运作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销售部一直没有再重新启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