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于央美举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0 10:51:54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第五场:关键词“美术教育”

7日上午8时50分,“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第二日的议程开始。首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研究员张鹏的学生代其宣读她的论文:《严修父子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严修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是变革封建教育、倡导新式教育的先驱者。张鹏老师对严修父子如何“开启民智与普及美育”、“考察、动议、实施津埠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活动做了详实的梳理考证。评议员潘耀昌先生表示对于严氏家族的研究有利于中国近代校史的梳理,该论文充满了问题意识,严修父子作为当时社会的精英,由他们的思考可见民国时期上层社会对于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思考和共识。

接着,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曹庆晖发言,主题“民国北京中国画学教育体系演进初探”,从徐悲鸿进行中国画学教育改革入题,谈到中国画进步价值说:“中国画学教育”以及中国画衰败改良论:“写实主义”等问题。评议员潘耀昌先生认为“中国画学体系”这个词很重要,中国画在发展中对西画的写实主张和国画传统均有所舍取,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都是被“中国化”改造过的。

接下来,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万新华的主题“也谈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万新华老师认为徐悲鸿的地位和作用被人为神化,有些史事的演绎也存在着以讹传讹的现象。他表示梳理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的中国画教学活动的本意,也即是揭开遮蔽,辨明误解,还原真相。评议员潘耀昌先生表示他认同万新华的观点,民国时期南京的美术教学经过很多人的努力,不能简单的归于徐悲鸿的影响。同样,徐悲鸿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在不同时期也是在改变的。

第五场最后发言者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讲师刘礼宾,他的主题是“国立北平艺专之民国雕塑的发展——事件发生以及其深层意义”,谈及蔡元培对“雕塑”的定位及他与徐悲鸿对雕塑家的提携,其中有两位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的雕塑家便是滑田友和王临乙。评议员潘耀昌先生表示刘礼宾老师对民国雕塑材料做了很详实的收集整理,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雕塑的传统和发展,中国雕塑的创作以及雕塑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第六场:关键词“图案教学”

短暂茶歇后,第六场发言开始。首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执行主编、研究员殷双喜主讲"实用与审美——国立北平艺专的图案学科",谈及清末美术教育的西化转型与实用美术主流。殷双喜老师重点提到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严智开(1894—1942)的教育举措、东京美术学校与早期中国美术教育的相事件。评议人许平老师指出殷双喜老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形成了客观的学术成果。

随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周博的主题是“北京美术学校与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开端——以北京美术学校《图案法讲义》为中心的知识考察”。周老师个人收集了七本北京艺术大学时期的图案法讲义,通过对现存的七本北京美术学校《图案法讲义》的内容和知识来源的梳理,以小室信藏的《一般图按法》为桥梁,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和英国的设计教育和知识状况,从知识和思想传播的角度考察了北京美术学校与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的知识起源问题。

接下来,由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中华发言:民国早期“北京模式”之图案教育研究。李中华老师对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民国早期,从北京美术学校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实施的“图案”专业教育,是我国探索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初始阶段。此外,李中华老师还介绍了这期间先后施行的“中等”、“专门”、“大学”和“专科”等4种层次的“图案”教育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