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于央美举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4-10 10:51:54 | 文章来源: cafa.com.cn
 


2013年4月6、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以及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美术史系副主任曹庆晖副教授以及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教授共同策划,共邀请到二十七位美术史界知名学者担任发言人,八位学者担任评议人,共同对北平艺专的历史与民国美术的概况进行研究性报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6日上午8时50分,会议正式开始,潘公凯院长,尹吉男教授以及王璜生馆长先后致辞,他们表示这场汇集到众多学术力量的会议是一份纪念央美建校九十五周年的礼物,对于梳理央美校史、进行美术史宏观建构很有必要。

第一场:关键词“早期师资”

首先,由澳门艺术研究院陈继春老师发言:“郑锦日本生涯初探”。郑锦在担任北京美术学校校长之前曾一度留学并生活于日本,他主要梳理了郑锦回国前的经历。评议人薛永年先生认为这一报告从史料出发,纠正了一些原有错误,由于现在关于郑锦在日本的研究较少,此项研究可以填补空白。

接着,中国艺术研究院郎绍君老师做了“北京艺专国画系主任萧俊贤”演讲,他认为美术史上关于萧俊贤的研究较少,而且普遍低估了他的地位。郎老师分析了他在1918年到1928年间担任北平艺专国画科教师的背景以及其人性格。他认为从风格而言,萧俊贤的作品自成一家,与陈师曾一家相交甚密也应引起大家关注。薛先生在评议时首先肯定了郎老师的看法,但材料还需再寻找。

接下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郑工老师进行了“绘画中的细节——读李毅士的《陈师曾像》与《王梦白像》”发言。郑老师从这两件绘制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入手,希望从民国美术圈社会关系看艺术史发展。他认为人际交往可以消解风格差异,同样的爱好也会促成新交际圈,从而影响艺术家的风格和创作道路。薛先生认为郑老师的方法新颖,思路清晰,只是在“篆刻当代五大家”这一点上提出质疑,郑老师接受了薛先生的宝贵意见。

第二场:关键词“画坛与师资”

短暂的茶歇后,曹老师宣布第二场主题发言与研讨开始,由中国美术馆刘曦林首先做了题目为“北平艺专史事二则”的报告。他从北平艺专王子云老师的一封来信说起,讨论了关于北平艺专的两场学潮,后又对“伪艺专”进行分析,认为不能仅凭伪政权就随意使用此名号,应该为“留守艺专”较为合适。评议人郎绍君先生同意刘老师的说法,他承认“伪”字确实是一个在政治文化史上引起争议的字,应引起重视,但他同时指出口述历史还需考证,因此刘老师应继续深入研究。

随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杭春晓老师做了“‘国’的想象与表述——傅心畬的‘自我假定’与‘主体重构’”演讲,他主要应用西方语言学分裂的能指概念来研究皇族遗民画家傅心畬的身份主体想象,从他与陈师曾的交往通信以及后期绘画题诗等都能看出他内心中“国”的概念变化。

接着,中国艺术研究院华天雪老师做了题为“徐悲鸿的一九四九”发言,她分析了1949年北平艺专档案,发现徐悲鸿虽然解放后保留地位但实权已失,这之后的美育主要被强大的中共政权掌握,因此徐悲鸿在美育史上的地位值得再次商榷。郎先生认为后两位老师的思路不落窠臼、敢于创新,刘老师运用新方法研究美术史并花费大量精力收集一手资料,实属难能可贵,而华老师敢于挑战传统,从档案出发,为我们提供一条研究的新思路。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