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风之一》
由浙江美术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油画杂志社协办,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担任学术主持的“茁壮的诗意——王克举绘画艺术作品展”于2012年11月15日下午3点在浙江美术馆第4、5、6号展厅隆重开幕,展期持续至11月23日。
此次展览展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克举教授近年来创作的120余幅作品,集中呈现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创作轨迹。其作品在融合西方表现主义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写意与凝炼精神,显示出作者长年潜心研究和探索中西艺术融合的当代学术品质。此次展出的作品,均是作者面对自然的激情释怀,在有法与无法之间寻求着自身的胸臆与个性,自我超越的精神张力,印证了作者“写生只是创作方式”这一艺术理念的长久坚守,传递出“形式-精神-观念”交相递进的学术追求,为本土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
王克举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画,早年作品多属于传统形态的写实风格一路。在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之后,随着所接触的视觉经验的转换,他的思维方式、体验方式发生了变化,为其日后风格的转变提供了最初土壤。王克举教授以勇于实践、不断求索的创作精神来面对自己、面对时代的课题。他更多地分析西方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以及中国油画在几代艺术家那里所形成的时代特征,他意识到中国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不仅要向西方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地站在中国的土壤之上、站在中国社会的现实面前,在中国本土的自然景观与生命物象面前,寻找与之对应的文心。
艺术是人学,观画如观人。王克举教授的性格基因中有着对朴素、雄强这种美学意境的追求,因此他对西方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深有体会。他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在形式上表现的意图和粗犷雄浑的风格,更多的要借助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来传递一种个人化的观看方式、美学经验。他的视野避开大工业时代时尚繁华的闹市街景,远离日常化的现实生活,把目光投射到朴实无华的自然主义:到山野田头,与大地和庄稼对话;在高粱和棉花地,参与体验自然景象生命流动的过程。
近十年来,王克举教授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走向大地,在自然的土壤上,建构自己的创作空间。“写生”于他而言,仅仅是一种创作方式,他有其个人见解:“长年各地写生,绝不是为了画地域特点,而是为了画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远离概念化、模式感的创作。新的体验总能激发一种独特的、冲撞内心的绘画表现语言,产生借景抒情的结果……写生,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将内心对于自然的真实感受转化成个人化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只要用心去感受,画出来的感觉是不会一样的,重要的是:一切从真实感受出发。”在他的绘画过程中,越来越趋向于观察与提炼,描绘与表现,塑造形象与塑造画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结合与统一。面对自然景物,他总是细心体察,反复观察,在心中酝酿着画面的形式结构,始终把眼前的实存的自然景物和画面的塑造与结构结合起来,主动地驾驭作品,把握作品通往完成的过程。他的作品在写生和创作之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方法,找到了通往自然,同时也充分表达心灵的道路。
此次展览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在《自觉意识与感性生命——王克举的油画艺术》一文中表述道:“王克举的油画,在成为中国油画当代形态的重要构成的同时,也在为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的作品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态,也透溢着文化艺术观念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