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游客在宋徽宗的《瑞鹤图》前欣赏(下为真品,上为仿真品)。
徽宗20多岁独创“瘦金体”
徽宗时,北宋官方书画的收藏已经达到顶峰,出现了“秘府所藏充初填溢,百倍先朝”的空前盛况,皇帝主持编纂了《宣和书谱》与《宣和画谱》,以收录名家作品。赵孟頫曾言:“得古人真迹数行,便可名世!取乎法上,方可超凡入圣。”作为天子,宋徽宗坐拥天下最珍贵的书画名迹,但并不止于收藏家。中国通史评价他为四大书家之外,最具成就的书法家,其书法功底不亚于盛唐时期的草书书圣张旭与怀素。
徽宗赵佶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常邀米芾探讨书法精髓,本人则以瘦金体和草书见长,而瘦金体是他将前人经验融会贯通,独创而成。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赵孟頫即云:“所谓瘦金体,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细玩之,信不在李重光(李煜)下,诚足珍矣!”
宋以前鲜有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北宋前期的一些画家,如郭熙、李公麟、赵令攘等人的画作中,有些可见署名或者年月。最早主张在绘画作品中题字的,当推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苏轼,但真正意义上将书与画结合的还是宋徽宗。瘦金体书写大字容易显得空洞,而书写小字时则显得灵巧秀气,赵佶将瘦金体广泛应用于题跋等,兴致来时多即兴挥洒,尤其是在工笔花鸟中。
在北宋的钱币中,艺术价值最高的莫过于宋徽宗“瘦金体”御书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后世的一些刊物名称或名胜古迹的介绍说明等,也惯用瘦金体,如台湾《故宫季刊》的刊头题字。我们今天的仿宋体也是通过对瘦金体改造演变而来。
虽然瘦金体书法有极高的成就,但是历代以来却得不到重视。一来因为徽宗昏君的身份,二来其字体过于薄利,有悖传统的温柔敦厚之美,导致如今真正的瘦金体继承者寥寥。难得的是,金章宗完颜璟竟是宋徽宗瘦金体的超级粉丝,完颜璟的母亲是徽宗的一个女儿,算起来,赵佶还是完颜璟的外公。《癸辛杂识》中记载:章宗的书画作品“悉效宣和”,“金国之典章文物,惟明昌(金章宗年号)为盛。”金王朝以武力征服大宋,徽宗却以书法影响了其后世的帝王。
宋徽宗传世的瘦金体书法有《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而可考成书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要数赵佶作于崇宁三年(1104)的瘦金体《千字文》,这一年,宋徽宗只有23岁,而这时期已经是其瘦金体书法的成熟时期了。这幅瘦金体《千字文》是赵佶赐予宦官童贯,以奖励其战功的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