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中国录像艺术之父”张培力: 社会就是一个大画室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01 09:19:50 | 文章来源: 联合早报网

张培力录像作品之一《阵风》。张培力:绘画不应让人回到现实,而是给人想象的空间。

倡导“理性绘画”的张培力,1988年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他的录像作品以隔离而中性的

立场,自由、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艺术体系。

前不久,张培力应邀在“艺术登陆新加坡”期间来新与本地观众对话,记者与他进行了访谈。

1957年出生的张培力被誉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他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像他的人一样——高大、直率,充满力量感。

张培力是在伦敦中国艺术基金会及国家文物局学院的邀请下,在“艺术登陆新加坡”期间与本地观众就录像艺术与美术馆作为表现平台的矛盾与契机进行了对话。

相对于平面艺术如绘画和素描的热闹,录像艺术一直给人感觉似乎是属于边缘的、冷门的媒介。不仅在收藏界如此,不少观众或许也都认为录像艺术艰涩难懂。因此要揭开录像艺术之谜,了解录像艺术的魅力究竟何在,或许同“中国录像之父”或也被称作“中国录像教父”的张培力一块儿来聊聊天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张培力1957年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目前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艺术重地开个展,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庞比度艺术中心等世界级艺术机构收藏,也三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可以想象,成长于六七十年代的张培力年少时期经历了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然而就算在那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当中,张培力身边的人也为他保留了一座小小的探索艺术的堡垒。不仅张培力的父亲支持孩子的兴趣,给他买画画的用具,年少的张培力也像历史上很多艺术家那样,遇到了愿意扶自己一把的贵人。

“文革的时候有一个邻居对我影响很大。他比我大十几岁,原本被派到宁夏下乡,但结果因病回杭州。他会拉小提琴,家里有很多古典音乐唱片,父亲还曾留学英国。他的一帮朋友,父母都被批判,后来也有被打死的。他发现我在绘画方面的兴趣,很愿意让我跟他们一起。我一方面怕他,一方面崇拜他。他介绍朋友教我画画。那个朋友是名木匠,会拉琴也学过画。所以小学三年级开始,是木匠教我素描、结构、比例等,就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乱画。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要考进美术学院。”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