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聚焦青年美展:辉煌如何继续?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29 11:04:03 |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电子版

 

观感 “满天星,少月亮”

青年美展重新启动之后,与第一届、第二届有了区别,不再评选一二三等奖,只评入选与优秀作品。“因为2005年国务院纠风办发了一个文,不允许行业之间互相评奖,所以中国美协只有一个奖项———中国美术奖。所以第三、第四届青年美展的获奖作品都叫优秀作品。”第四届青年美展的规模比第三届要大得多,“第三届入选263件,优秀作品才30多件;第四届入选526件,共有8个画种近万件作品投稿,经过6轮的评选,最终选出128件优秀作品。”在谈到第四届青年美展的感受时,杜军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总结:“满天星,少月亮。”

相比第二届青年美展脱颖而出的罗中立的《父亲》那种震撼灵魂的作品,近两届青年美展都显得反响平平,似乎没有让人那么激动的作品。对此杜军解释道,“实话实说,第二届之所以有好作品,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经过三年自然灾害和十年动乱,人们除了样板戏,几乎没什么文化生活,压抑了一批好的艺术家和他们的画作。在改革开放之初,突然之间迸发出来,其力量是相当可观的。再者,那时人们没有什么机会去看好的作品,突然有这样的展览,让大家眼前一亮,发现了很多新人与好作品。但现在,光中国美协一年就有十几个展览,各地的展览加起来上百个,这就造成了两件事:一是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你虽然有一些新技法、新语言,但已满足不了人们的欣赏水准。二是当年的技法,现在的青年画家人人都会。”

所以,杜军认为,现在的作品要是放在当年,那也是轰动的,但在看过各种展览后,你不会觉得什么会让你激动得泪流,很多作品也失去了时代的冲击力,产生的效果没那么强烈了。“换句话说,现在的成名大家再画出作品来,也不会产生当时的那种心境。所以也不能说没有好作品,只能说是没有那种让你激动的作品。”

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与杜军的观点相似,他认为,一方面,这种“平淡”说明全国青年美展正逐步走向平稳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时代氛围决定的。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认为,这与当代中国整个文化态势有关: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举办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后青年艺术家受压抑后的突然爆发,而当代中国文化早已走出了低谷,目前处于一个积累、蓄势待发的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