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为学者师、为师者范—刘菊清教授工笔花鸟画赏评会综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18 09:26:08 | 文章来源: 百雅轩



《一支红艳露凝香》64×63,1996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丁宁评价“作品中体现的洒脱和自由是通过经验的累积和实力来呈现的。比如《江南春晓》里鸭子的神态,表达的完全是一种运动中的状态,我很少在工笔画中看到。”



《江南春晓》65×130,1979

第四,广泛吸收姊妹艺术和外来艺术为己所用。

刘菊清教授创作的又一特点在于广泛吸收姊妹艺术和外来艺术为她所用,如将古典诗词融进画的意境,使作品具有诗意而更耐人寻味;吸收外来造型方法到传统意象造型,吸收能为所用的光色变化规律,丰富画面效果等。同时,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民众的喜闻乐见的题材,不断吸取民间绘画和工艺中的造型色彩,特别是把民间寓意中的一些能够激发大众审美情感的艺术方法,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在色调和画法上既区别了她的老师,又不同于北派,形成了她审美上的特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教授罗世平说到:“刘教授的意境取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意。从画中直观的就能感受到,每一幅画的名称都是很讲究的,都是围绕画的意境提出诗的境界。中国画的要点,不管是花鸟还是写意,文学还是绘画,诗与画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界限。刘教授的画很有韵味,值得人慢慢去琢磨,让你很细的去看、去体会,体会诗中的意境。”

罗教授还谈到:“她的好几幅作品都是从民间绘画中取材,把民间元素协调起来,而不是简单的移植。比如在她的有些画作中,不惮使用浓艳的色彩,这不是一个文人画家所惯用的表现方法,而她的颜色用得那么浓艳,却又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这个做法有民间绘画营养的转移,这也是刘教授在工笔画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

人民日报美术室总编辑邵剑武这样评价刘教授对于古典诗词的运用:“在刘教授的作品中体现了她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而且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委婉的气质,在词和画法的结合上堪称典范。在这里,一方面向刘教授表示敬意,同时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她的作品。”

第五,教学方法系统高效,艺术教育硕果累累

刘菊清教授既是一位异常努力和勤奋的画家,又是一位得力得法的艺术教育家。刘菊清教授在50年的工笔花鸟的教学与创作中,始终没有离开过与教学相关的努力,她以技法系统化而具有可学性为教学目的,将素描造型方法融进传统写生中,创造了既快捷又较生动的直接写生法,又摸索出写生— 白描—临摹的循环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快理解传统画法并运用,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并编写出多本实用的教材和专著。她认为绘画技法再难,都有规矩和法度,通过学习都是可以掌握的。教学最重要的也最难的是教给学生绘画技法以外的东西—这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中国画的理论研究,没有扎实的文化修养就谈不上传承和发展。在刘菊清教授的辛勤教诲下,门下弟子多达数百,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工笔画家苏百钧认为刘教授在当今最大的贡献其一是对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刘教授对传统艺术成果的传承,又培育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同时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刘教授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写生,然后到临摹,再到写生。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先临摹后写生,这里面其实区别很大,因为先写生保留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而不是用一个模式去套。写生之后再临摹,琢磨精品是怎样创作的,然后再写生,就会有不同的体会。我本人也从事教学工作,我觉得刘教授的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教出一批画坛名家来不是偶然的。她的教学方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去研究。

评赏会最后,陈履生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刘菊清教授在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学生的无私奉献令其具有大师的风范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本次赏评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立体的呈现刘菊清教授在工笔花鸟画曲折发展历程中的人生轨迹和创作与教学方面的成就,并对她不懈努力的执着和开拓精神表达崇高的敬意。更为重要的是,想借此次活动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教学的有志之士们通过深入研究刘教授这一个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更高的巅峰。

   上一页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