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陈履生谈黄君璧:建构“瀑畔幽居映白云”画面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7 09:55:13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黄君璧(右)和郎静山(中)、张大千(左)合影

烟树重遮望里迷(国画) 黄君璧

集传统大成 开时代气象

——黄君璧艺术论

陈履生

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黄君璧是一个与时代难以剥离的特殊个案。其特殊性在于,他出生在19世纪末期,并进入到20世纪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几乎走完了这个不同寻常的百年,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画的历史变化。在20世纪初期,黄君璧有幸接受过新式教育,但是,没有像同时代的许多精英分子那样通过到国外留学获得留学的身份和西学的背景,而是恪守着传统的方式,在临仿古人墨迹的过程中夯实了自己的艺术根基。显然,在这个历史时期,因为黄君璧的成功而表现出了另类方式的不同意义,尽管这只是传统方式的一种延续,只不过依据现实做了时代的发挥。他像清代“四王”中的王石谷一样,“力追古法,于荆、关、董、巨诸名家无不酝酿胸中”,“一树一石必与宋元名家血战,力厚功深久而与之俱化”。“血战宋元”直至石谿、石涛、华新罗;可是,在“于画道研深入微,凡唐宋元名迹已悉穷其精蕴,集以大成”之后,他没有像王石谷和历史上的那些仿古派踌躇不前,而是遍游名山大川,用已有的从古人学来的笔墨直面眼前的山川,用水墨感受四季的风晴雨雪。

如果黄君璧用这样的方式固守在南海故里,或局限于广州一隅,那么,他就有可能像他的国画研究会的诸多同仁那样,终其一生只是一个传统绘画的守护者,只是一个组织或某个类别中的一员。不同之处在于,他融入到了新的社会之中,在广泛的交游中,又进入到现代艺术教育的体系内,从而在完成身份的转换之后,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气象。在新学的体系中,黄君璧鹤立鸡群的旧学才智表现得难能可贵,所以,他受到了新国画与新水墨的宠爱和礼遇。

历史往往难以预想,如果黄君璧在1949年的社会巨变之中不去台湾,那改写的黄君璧的历史将和许多同时代的大陆画家具有相似的经历,不容置疑的是,徐悲鸿仍然会聘他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然而,与他相知相识且名望更重的徐悲鸿在这一选项中做出了相反的抉择,而黄君璧在这个历史的拐点上没有跟随徐悲鸿,这也就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两岸画坛分设了不同的标杆。

虽然到台湾也是一个前途难卜的运程,可是黄君璧开创了台湾师范大学系统的艺术教育,不仅延续了他在大陆时期的教育生涯,而且这种传薪续火的努力在台湾的政治生态中,面对日据时代背景下的艺文空间,中国传统水墨在被殖民者称为“福尔摩沙”的台湾土地上,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建设与文化的拓展,在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激荡中凸现了像黄君璧这样来自大陆的画家所特有的历史地位。传统的文人方式在一个并不陌生的时空中表现出了那种血脉上的联系,临仿古人的历史眷顾,一方面是思乡情结的释放,而更多的是从技法上获得正宗的确认。源流的梳理驱散了笼罩在台湾上空的日本文化的阴霾,为传统水墨的立足和发展透露出晴空和艳阳。

在黄君璧留守内地的同仁和同时代的大陆画家于上世纪50年代努力探讨传统国画如何为新政权服务的时候,大陆的“新国画”所表现出的新气象已经远离了传统文人的方式,反映了“改造”的成果。可是,黄君璧不仅可以依然如故地画自己所想画的,并开始建构“瀑畔幽居映白云”的新的画面格局,而且,在台湾享受着像齐白石在大陆一样的崇高礼遇。这一历史的反差,还表现在政治的衬托下,黄君璧作为一个中国画家能够远游欧美进行文化交流,填补了这一时期中外美术交流的一段空白,同时广开眼界,拓展了他绘画表现的题材和空间。而他的时代机遇也就造就了他的历史成就。

作为一个教育家,黄君璧在台湾开辟水墨画教育的新空间,为中国水墨画在台湾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说大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水墨画教学是基于创作的实际,从水墨到彩墨、从以素描为基础到以创作带动教学,而黄君璧在台湾师大20年的时间里则延续了40年代艺术教育主流的新传统。虽然他也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包括他的学生在内的反叛,也没有动摇他坚守的信念。等到历史再回到“东方”的时候,世纪老人的坚守就显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意义。

毫无疑问,溥心畲(1896—1963)、黄君璧(1898—1991)、张大千(1899—1983),1949年这3位水墨画家先后来台,带来了正宗的国画传统,因此,有人称他们在台湾的那段时间是台湾水墨画坛的“黄金时期”,被誉为“渡海三家” ,作为一个历史的总结和神话,为黄君璧的历史地位作了最终的定位。一切源于“渡海”这个具有历史性的选择,因此,这个基于“渡海”的个案在历史的映照下,为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发展史平添了一页特殊的章节,而在这个章节内的“三家”之中,黄君璧存世时间最长;为教时间最久;学生范围最广;获得殊荣最多;社会贡献最大。

20世纪过后,中国和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当像黄君璧这样的20世纪的艺术伟人合流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交互所产生的共鸣,为新的时代提供了历史的借鉴,黄君璧的学术意义正好像他画中的白云一样——横贯两岸。

总结黄君璧的艺术历程,简单地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48年,是发轫和成长期;第二个时期自1949年至1991年,是发展和高峰期。细致地分,则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8年至1936年,这是他的广州时期,以精研古法为标志;第二个时期自1936年至1948年,这一时期主要活动在巴蜀和金陵,所画以在精研古法的基础上融汇自然为特点;第三个时期于1949年至1968年,是其移居台湾的初期,在教学之余以游戏白云为创作上的特色;第四个时期从1969年至1991年,为移居台湾的后期,在获得广泛的社会声名之后观览世界著名的瀑布景点,以所画震宇飞瀑开时代新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