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
艺术没有标准答案
(殷双喜:中央美院教授,艺术批评家)
我比较喜欢的艺术,它首先是提供了过去的艺术所没有的东西,这个东西反映了时代比较深刻的内核和特质。其次,它的形式和材料都出人意料,很有新意,给人惊喜的感觉,让人感觉到这个艺术家确实投入了,又确实很有想法,感受到创造之美。它可能学习借鉴了传统艺术或者国外艺术,但没关系,艺术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只要它在实现的过程中有属于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就行了。
北京的艺术展实在太多,我回避再回避,一年下来也得看五六十个,平均每个星期看一个。从这些展览来看,当代艺术在中国总体来说算得上百花齐放,但也呈现出一些趋势,比如从中国的社会现实出发,运用比较高调的语言形式,逐渐摆脱商业化的操控和艺术形态的束缚,这些都引起了国际的关注。
我对广州“关系”展中,一位名为占研的年轻艺术家印象很深。他用鱼线和卷尺做成发动机等汽车零件,名字叫《非真实尺度》。尺,本来是生活中人为设定的一个测量标准,他打破这种符号原有的定义,重新构建,引发人们对现实的哲学思考,很有意思。另外,女艺术家向京也很引人注目。
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都热爱艺术,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一个用画笔用刻刀,一个用语言。艺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之间有分歧和争论非常正常,他们都只是在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存在谁说服谁,谁纠正谁。
(采访/文莉莎)
朱青生
艺术家无权控制观众
(朱青生: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主持,艺术批评家)
好的艺术在今天有今天的标准,过去有过去的标准。好坏是价值评价,经典和现代是方法评价。历史上的标准是一个作品能否影响到其他人,并在技术上达到完美的程度,也就是经典标准。今天人类的现代性觉悟是以反对经典标准开始的,因为一个作品(以及作品包含的宗教、政治、审美)影响别人就是干预别人、控制别人,艺术家没有权力这样做。所以今天评价一个好的作品,应是呈现的时候观众不会受到它的理念和意向的过分牵制。
达·芬奇、八大山人在过去的标准中被看成古典艺术中最美的,今天我们依旧欣赏。而今天我们会看到博伊斯的行为艺术或者安迪·沃霍尔用可乐瓶子做的装置,这是今天最好的艺术。
我们的团队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各种当代艺术展都会看。每年我们一般会观察两千个艺术家近期的创作,这是我的工作。
我们评价和选择当代艺术有四个标准。第一,看其(艺术家及其作品)对艺术本体是否有新的推进。第二,看其能否用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做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艺术作品。第三,是否深刻地反映社会和现实问题。第四是关注成名艺术家的新成绩,如很受媒体关注的曾梵志、方力钧,现在活跃的邱志杰等,盛名之下无虚士,他们新的活动应该关注。
去年,值得关注的有何云昌的《一米》。还有隋建国的作品,探讨当代艺术怎么防止人的知识、制度和意识对艺术创造力的限制和干扰,这是当代艺术的前沿问题。第三个是尚扬的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