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7位艺术批评家解读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19 10:49:07 | 文章来源: 《新周刊》

艺术批评家是艺术家最好的朋友,也是艺术家身边最清醒的观察者、最善意的提醒者和最认真的解读者。

艺术家往往要求批评家解释两个东西:一是创作时的精神原生态,二是语言技术。而批评家的主要工作则是把握这个时代精神的现实总体性以及艺术人文的历史脉络,然后用这个总体性和历史框架去解读作品。

此次,《新周刊》以15年为期,请批评家将这一段当代艺术的价值变迁置入历史的脉络中来考量。我们设计了5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样的艺术才称得上好的艺术?如何读懂艺术?过去一年中看过多少展览,有何印象和评价?推荐1位至3位艺术新人?艺术(艺术家)与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家)是何关系?

正如批评家们所谈及的,过去的15年,他们不但是见证者,也自主或者不自主地参与其中。当代艺术的非主流立场、先锋性和批判精神正不断弱化,当代艺术已逐渐被新兴阶层、公众以及年轻艺术家看作是一种时尚和营销的符号。

在语言形式上,这一时期的三大语言——波普、观念和新媒体艺术,也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当代艺术流行的语言,可谓“零时差”与国际接轨。各种展览多如牛毛,不少以往被看作保守的官方画家,也开始使用当代艺术的形式。

资本的介入,先是推动了以798为典型的一系列艺术区的形成,紧随其后便造就了一大批当代艺术的媒体明星和艺术家富翁,“天价拍卖”的井喷式爆发,使当代艺术的社会关注度达到近30年来的巅峰。身兼策展人身份的批评家多也感受到了商业压力。李小山说:“现在就是有10个栗宪庭也当不了教父,现在的教父是金钱。”

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总是共同成长的。在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处在急速变化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界,艺术批评家是艺术家最好的朋友,也是艺术家身边最清醒的观察者、最善意的提醒者和最认真的解读者。

吕澎

艺术批评家是问题的敌人,不是艺术家的敌人

(吕澎:艺术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过去一年中我看了很多展览,估计有几十个,国内外都有。但印象深的很难说,每个展览都有其特点,不能进行简单的类比。

这届威尼斯双年展上有一个中国展,中国美术馆也做了一个平行展。从主题到展览效果,再到要呈现的思想,基本上是杂烩。这倒不是市场化的原因,只是急剧变化中的一个现象——比较乱。

中国的展馆里,放了一大堆卡通风格的东西,有一些不是卡通的东西也塞在里面。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放进去,放的位置也很不讲究。作品堆得太满,像货摊似的。

别的馆,包括阿拉伯世界做的展览都非常讲究,干干净净,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伊朗国家馆里,艺术家想说什么很清楚——在今天这个国际背景上,一个有宗教、传统和历史的民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和死之间的关系。

“好艺术”这个定义是抽象的,你不能说因为这个艺术家跟现实发生了关联,他就是好的,而那个艺术家的作品好像跟现实不发生关联,他就不好。艺术主要是有开放性,同时它会带来一些新的视觉经验,这也是人类需要不断丰富的东西。

对作品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作品做的是观念,没什么可看,但有很好的启发性。好与不好很难判断,能够判断的只是它提供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艺术家与艺术批评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各做各事。批评家针对各种艺术现象,艺术家只针对他自己。他们只是都在说艺术这个事而已。艺术批评家只是问题的敌人,不是艺术家的敌人。他们只是在完成一项共同的工作。

当然,艺术批评家推动了很多艺术家做出好的作品,并将他们推入历史。单凭艺术家一己之力,是不足以形成历史的。 (采访/于青)

王林

批评是写给看艺术的人看的

(王林:四川美院教授,艺术批评家)

我刚从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今年参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很多,平行展中就有13位。当代艺术之所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原因有二:一是拍卖的操作,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卖到上千万的价格;二是国外对于中国艺术的关注。

当代艺术有一种针对性,它很难局限在美或者美学范畴,而是跨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精神分析学等范畴,来表现从群体到个人,从生活到心理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当代艺术也并不像现代主义艺术,有着反传统主义的旗号。它对传统的态度比较轻松,不再是对抗的姿态。

现代社会尊重人权,尊重人的发展,个人的权利、存在、发展、自我个性也在不断地丰富、深化、升华。要使自我个性得到这样的生长,就需要处在一个有多种选择的背景下——文化多元。在艺术方面,个体艺术家如何呈现出与生俱来的、有历史渊源的,同时与当下现实发生关系的文化身份,就成为艺术的一种工作、追求和价值。在我看来,有助于人们的自我个性的充实、丰富和提高的艺术,就是好艺术。

要把一个图像的视觉上的直观反映,转化成已经被理解了的知识,它就要经过图像到语言的转换。这就是批评产生的过程。

批评的作用就是激发观众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写给艺术家看的,而是给看艺术的人看的。批评家与艺术家就像铁轨,它们共存、平行,但不能相交。艺术批评既不是艺术的敌人,也不是艺术的同盟。它不是艺术的宣传,也不是艺术的辅助,它的本质是把作品和它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所针对的问题、与美术史的关系、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在思维上呈现出来的智慧,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谁也不能做到完全正确,但批评确实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和作用——批评使艺术成为了艺术的历史。

(采访/于青)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