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徐冰:不用笔墨纸砚画山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5 16:16:01 | 文章来源: 新周刊

点废成金的魔术师  

徐冰的作品总是充满机智,让人很难判断他究竟是发明家、科学家还是艺术家。1999年徐冰获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阿瑟“天才奖”,而这个奖通常是颁给科学家的。有时,戴着哈利·波特式眼镜的徐冰又像足了擅长变戏法的魔法师。“我喜欢身边的、司空见惯的、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特别意义的、事实上具有特殊含义的物品。”香烟、灰尘、建筑工地垃圾等和艺术沾不上边的东西,都可被他点废成金,供观众探险,给人惊喜感。  

《背后的故事》始于2004年,那年徐冰应邀在德国柏林东亚博物馆准备个展。他和馆长聊天得知,“二战”期间,这座成立于1906年的博物馆有超过90%的馆藏艺术品被苏联红军劫走。正巧徐冰中途转机,机场签票处毛玻璃后盆栽植物有趣的形式,让他想起郑板桥依竹影画竹的故事,灵感不期而至。   “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让我有感触。”徐冰从东亚博物馆作品档案中选取三件东方山水画作素材,根据二战前留下的照片,用毛玻璃、树枝和垃圾袋,第一次创作《背后的故事》。  

三幅被盗后下落不明的画,被徐冰重新创作成装置,置于画作以前的陈列处。《背后的故事》不是复制原作。在东亚博物馆再创作日本桃山时代佚名艺术家的六幅屏风画《风景》时,徐冰大胆改动原作的构图比例,将广阔天空去掉,将风景简化并横向拉长;在创作中国明代画家戴进的挂轴《松亭贺寿图》时,徐冰重新布局了画轴下半部的山间小道,改变构图比例,去掉原画的人和驴。  

每一件《背后的故事》,徐冰都会邀请观众查看作品背后,那是魔术师揭开谜底的时候。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韩文彬说:“徐冰就像一位魔术师,能够在创造出一种影像之后再告知你影像的秘密是什么。”   和观众互动到此时,作品才最终圆满。安·威尔逊·劳埃德写道:“当秘密被揭穿,徐冰所构建的山水画幻影的本质一目了然时,带着禅宗大师的空灵,艺术家打破我们此前的认知,暴露了那些他用来编织影像的卑微材料”。  

徐冰就是这样在化腐朽为神奇之后,再让你知道神奇的背后是腐朽。  

中国绘画和自然更契合  

《背后的故事》最初暗示了东亚博物馆中被劫艺术品的悲惨命运,但随着创作的推进,它不再是简单为某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做注脚。  

摹写古人笔墨的王时敏,其山水画离真山真水真自然越来越远。徐冰却通过取材自然在中国绘画与自然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就像他所说,“《背后的故事》反映出中国绘画和自然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只有中国的绘画可以用这种方法复制。中国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与西方艺术和自然的关系不一样。”徐冰说。那些树枝、树叶、棕和麻,不仅仅呈现出山、水、亭台、小桥景物,还代表了晕染、勾勒、皴法等中国画基本技法。这和徐冰用文字组成山水、村庄、树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徐冰认为在大英博物馆再创作王时敏的山水,是所有《背后的故事》中最精细最完美的一幅。“你仔细看我们使用的材料和王时敏的笔触并不是一样的。我们用这种材料之间的搭配最后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节奏、一种章法和一种气势,实际上和王时敏的笔触的节奏感是一样的。”  

徐冰说这次创作的基本手法和过去一样,“但我这次做有新的体会”。大英博物馆的策展人在展览开幕后说了一句话:“我认为这就是一种绘画。”之后徐冰一直思考装置《背后的故事》与二维绘画的关系。“像光的绘画,带有神性感觉的风景。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绘画,而是由光构成的景象。”徐冰认为光对黑灰白关系和色彩关系的表现非常丰富,比任何绘画颜料调出来的笔触都要丰富,这也是光的绘画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