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徐冰:不用笔墨纸砚画山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5 16:16:01 | 文章来源: 新周刊

  中国很多艺术家都从传统中解读当代,徐冰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2004年获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时,评委会主席奥奎在授奖辞中称:“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徐冰  

徐冰就是这样在化腐朽为神奇之后,再让你知道神奇的背后是腐朽。  

徐冰用垃圾扎成的凤凰被奉为传奇,但他最早用废弃物做装置,始于《背后的故事》。  

2011年,大英博物馆首次邀中国当代艺术家办个展,徐冰带去了《背后的故事》,从5月展至7月。   “非常踊跃,很多年轻人去看。”长期为大英博物馆赞助中文网页的国际珠宝设计师罗启妍说,把传统带到当代需要一个有当代活力且通古今的人去实现,而徐冰正是一个沟通古今中西的重要艺术家。  

中国很多艺术家都从传统中解读当代,徐冰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2004年获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时,评委会主席奥奎在授奖辞中称:“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徐冰说:“《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国际美术馆延续的艺术项目。这个系列展主要是选择该美术馆的一个藏品,探索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经历,进行新的艺术创作。”这次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背后的故事》,已经是第七个版本。  

大英博物馆里的光影国画  

大英博物馆三号馆的灯光特意调得幽暗,一个约6米高的毛玻璃光箱对着展厅大门高悬,观众在外面就能远远看见一幅神奇的中国山水画。这就是徐冰的《背后的故事7》。  

展厅另一侧则挂着他的灵感来源——中国清初著名画家王时敏作于1654年的山水。“王时敏的作品我非常喜欢。”徐冰说。这一次,他用当代创作理念与经典古画隔着300多年进行时空对话。  

徐冰发现三号馆有一种上升感,决定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选一幅立轴画,前面6个版本的《背后的故事》都是横向的手卷画形式,这次他面临新挑战。“我们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里找了好几幅,每次选中的,他们都说是假的,或者不能确认是真的。我们也很奇怪大英博物馆怎么那么多假的东西,也可能他们的东西特别多,最后没法确认,也没有专家来确认。到最后才找到了王时敏的这幅画。”  

虽然2008年徐冰在杭州还再创作过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但清初“四王”集中国古代绘画之大成,讲究笔笔有来历;笔墨技法繁复,堪称中国艺术的巴洛克。而王时敏又居四王之首,他的这幅作品无题,但题字为“王烟客墨笔山水,柯青馆藏,石雪居士题”。  

徐冰说:“这件作品很复杂,所以我们做的时候非常认真,非常小心。”徐冰在伦敦就地取材,从不同角落找来废弃物,有大篇幅报道威廉王子大婚的旧报纸,也有从植物园找来的干枯树枝、树叶。徐冰反复比较究竟哪一种植物更传神,他和助手小心翼翼将之用透明胶布固定在毛玻璃背后。  

徐冰将毛玻璃比作过滤器。经过过滤,合适的植物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而对植物和毛玻璃间距离的巧妙调控,也产生意想不到的虚实效果:距离近,形象清晰;距离远,形象模糊。而模糊的效果就像中国水墨画在宣纸上的晕染,水气氤氲。  

连续制作十来天后,既没用宣纸也没用水墨的中国山水赫然在目。“最后完成后,感觉这作品有一种神性在里头,放在展厅中间垂下来,像一个被尊宠的东西。”  

徐冰称这种感觉很有意思。从正面看,就是一幅优美典雅的东方韵味十足的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景的灵魂似乎就在光影间跳跃。只有转到作品背后,观众们才会发现玄机:原来优美的画面竟是最常见的破烂儿构成的。  

视觉受到刺激的观众,感到被“骗”的同时对徐冰的想象力钦佩不已。“由此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和艺术的背后,以及美和现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徐冰说。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