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深圳:版画与数码动画摄影及雕塑多元搭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15 18:00:09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2 新媒体运用和另类趣味有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正如《毛布底儿》一样,在展览现场还有诸如应用现代数码制作的数码版画,或是借用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语言引申的新型版画艺术。“与其它版画作品展相比,这些版画装置艺术、版画元素影像作品,让整个展览呈现出前卫的特质。很多作品不再使用传统版画的石版、木版、铜版、丝网等,而是采用综合材料替代。这显出这代学生在使用版画语言的观念上比较开放。”杨锋说。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李全民认为,这些特征正是大学生作品的群体性特征。“相对于传统版画的技术教育,综合版画这种现代版画研究只是在高校中被系统教学。尤其以广州美院与西安美院最为突出。”

据李全民介绍,利用新媒体新表达方式发展版画已经是一个趋势。“有些学生会立足于版画的本体,用版画刻好,然后用视觉拍出来,而有些就是跨越得比较厉害,没有版画的影子,只是利用版画的观念。”李全民说,“我认为,要以版画为起点,不能局限于本体。如果将版画的技术、理念与油画、国画进行结合,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画面效果会活跃,才有时代特色。”

而对于大学生创新性地将各种新媒体嫁接到版画艺术中,颜为昕认为,在所有艺术种类中,版画是最依赖技术手段的,其发展一直离不开社会进步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与支持。既然,多媒体是新的技术,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呢?“借用新媒体技术的尝试,可以突破边界、版种、媒介、材质与印刷的羁绊,拓展版画语言,让版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从作品题材与审美趣味上而言,大学生作品也呈现出与社会作品截然不同的风格。“这些题材明显不是唯美、讨好的作品。学生通过周围能感受到一点一滴的、带有一点社会批判意识去创作。进入展馆,乍一看可能会有点黑乎乎的,感觉趣味比较另类。实际上,沉下心来看,作品很健康。”杨锋说。

3 深刻思想或瞬间宣泄,国内、海外学生诉求各不同

每每提及大学生作品展,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那就是抨击学生作品难免幼稚,没有思考深度,缺乏对接社会的能力。但南都记者却在这次大学生展览中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场景。一组以动画F L A SH形式呈现的作品《乌鸦反哺》———小乌鸦飞回来“尽孝”,却发现建筑森林立起来时,已经找不到自己的窝。对亲情伦理与自然生态的思考尽在其中。作者甚至觉得如此表示还不够尖锐,“结尾如果是乌鸦飞回来,发现自己的窝,但楼层已经过高,自己已经无力飞到那么高。这是否会更有冲击力?”大学生们对社会的反思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愈发深刻。

不仅如此,烟斗市民、地铁生态、城市缺乏规划、建筑失控、全球变暖……大学生们思考的触角俨然已经渗入到自己生活的边边角角。颜为昕介绍,展览要求学生们有200字的创作感言,但他们有的交上来的却是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可见他们在思考。

事实上,这种哲学思考与社会责任感更多出现在中国学生作品上。海外大学生更多关注生活瞬时见闻的感受。颜为昕表示,中国学生看过展览之后,不少人表示自己太累了,甚至开始质疑在版画艺术之后深究这么多内涵究竟是否必须。“其实,版画艺术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它是对图像艺术的基础训练与思维训练。展览从某个角度展现了现代大学生通过艺术的角度反映个性,反映对社会、对教育的感受。追求深刻的思想或者是追求瞬间的宣泄都好,无需厚此薄彼。”

对此,香港版画工作室项目策划翁秀梅表示,参展者年龄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作品多元化,有的探讨人生、哲学等人生等大课题;有的是生活小品,就身边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充满生活的小趣味。“这些差异没有高下之分,反而如实、如是地反映各人对生活的所见所想,令展览内容更有层次,更富质感,更见趣味。”翁秀梅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