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伊比利亚设几元钱票价 称观众缺少对艺术的尊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7-19 11:27:08 | 文章来源: 风尚志

知名艺术推手、收藏家夏季风专访

人物介绍: 夏季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执行董事、总监。诗人、作家,出版诗集《学习写作》、《感伤言辞》,出版小说集《罪少年》。2000年开始涉足当代艺术评论,并以他所经历和熟知的文学思潮来观照当代艺术的流变,介入并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成立伊比利亚艺术中心就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

它构建的是一个以当代艺术展示、研究、教育和收藏等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学术机构。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国际交流,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方面,我们还是得到了很大回报。经营这么一个非赢利的艺术中心,不管怎样的回报,都需要时间的积淀、见证与回馈。

热情和专业之间有时候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距离。

要打造国内本土的世界级画廊,我想的确是好多人的愿望,热情高涨也是需要的。但事实上要做到世界级的专业,画廊本身和艺术家都有太长的共同的路要走。目前来看,国内的整个艺术市场普遍缺乏西方画廊那种有序经营,也不太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多数艺术家同样缺乏应有的自律,逐利性远远大于学术性。

如果整个艺术市场的生态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和调整,很难让人相信仅凭几个人的热情会打造出令人钦佩的世界级画廊。在我看来,一个世界级画廊之所以成立,除了热情和专业外,更需一份对艺术发展有着担当的勇气和责任。

艺术品毕竟不是必需品。

当绝大多数人在为生存感到压力时,艺术消费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经济危机就像一场大雪,可以净化很多东西。经济危机对画廊业以及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能在这次危机中生存下来的画廊和艺术家,都会学到很多宝贵经验,只不过代价之大超乎常人想象。

我们对艺术的态度太过保守。

在对待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上,我们依旧是警惕的。从一个时代的大格局上去看,中、西方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就是一种相互违背、相互抗衡的状态。当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相抵触的时候,我们只有坚定自身对梦想的坚持。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做艺术纯粹是为了赚钱。

就像美国人当年对犹太人的看法是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信仰,交流十分困难。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积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将会认识到更多问题。让我们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受到西方的尊重。

不要一味的“被选择”。

我们的机构在西方产业比较大,马德里有一支青年队,是我们机构赞助的,包括文化交流这部分,通过这样的交流,使他们对整个华人的看法改变了,我感觉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很多观众,连对作品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国外的美术馆大多是不收费的,这对于艺术的普及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但在中国实在难以照搬。中国的观众普遍缺少对艺术的尊敬,用手直接触摸艺术品,甚至干脆到馆里吹空调吃盒饭,为了真正喜爱艺术的参观者,我们不得已只好设几块钱的票价。

当代艺术的公共教育迫在眉睫。

这些反过来恰恰说明中国有关当代艺术的公共教育是非常急迫的一个问题。艺术,我想有时候更多地要先从理念上让大众意识到这个形式,然后去改变他们对美术馆、艺术家及作品产生的一种距离和敬畏感。

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家。

我最欣赏的艺术家约瑟夫· 博伊斯①说过,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女孩子出门前要搭配服装和颜色,这就是艺术最生活化的一面。

①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德国著名艺术家,以雕塑为其主要创作形式。被认为是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前卫艺术最有影响的领导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