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胡一川作品列入美教科书 从不卖画送画(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2 20:05:19 | 文章来源: 南方日报

胡一川油画《湛江堵海》

胡一川历史题材油画《开镣》是中国美术馆60年美术成就展的第一张大油画,作品具有饱满的真性情和非凡的感人力量,如今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创作探索“土油画”达到最高境界

退回到上世纪80年代,广东的岭南画派名噪全国,胡一川从院长一职上退下来,不带研究生,也不教课,在省美协、画院里也不担任主要职务,一个人默默走遍名山大川,专攻油画。

“正是这样的退守,让他成为一个最纯粹的画家。”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王见说,对比美院里的许多教授,胡一川更接近于一个“画家”,因为大部分教授的主业是教学,只能算是业余画家。

从1958年到去世前,胡一川留下了大批油画作品。上世纪80年代,胡一川的油画风格也逐渐凸现出来,形成独一无二的面貌。“他的油画风格很醒目,一看这些画就知道是胡一川的。”评论家杨尧说,胡一川在油画中喜欢用大色块进行对比,但不拘泥于小的变化,粗犷、有力度、很厚重。

著名油画家罗工柳更是用9个字来概括了胡一川的油画风格:简、粗、重、厚、朴、拙、辣、力、笨。面对胡一川油画中的力度,罗工柳曾这样解释:胡一川的版画反映大众的吼声,他的油画也犹如夯歌,具有时代气息。

在晚期的油画创作中,胡一川留下了大量风景油画,包括一批广东、浙江等地的风景画。画面中,鲜明的色彩、大块的用黑,十分气派,形成了一种不可推倒的气势。“中国油画有这样力度的作品是很少见的。”评论家谭天认为,胡一川晚年的风景油画也有一种“英雄主义”的人文情怀,但淹没在岭南美术“安乐主义”的风格之中,被人忽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一川的油画在北方一些评论家眼中被认为是“土油画”,评价并不高。谭天说,如今看来,对比同辈的著名油画家董希文等人,胡一川在油画上走出了非常有个性的路子。“以前的评论家大多认为,董希文在留苏以后才走向成熟。但现在一些观点却认为,董希文在艺术上的‘苏化’反而削弱了自我风格。所以他之后没有再画出过《开国大典》那样有自我特色的作品。”谭天说,相比而言,胡一川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受到苏联油画太多影响,油画上的探索非常独立。

事实上,胡一川对自己的油画探索有非常清晰的主张。他曾在自己的笔记中多次写道:“中国油画应该从苏联的影响框框中脱离出来,应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油画虽然是外来的,但我要千方百计地使它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变为中国的油画。”

“油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表达艺术家的强烈情感和心性,能凸显艺术家与他所处时代的激烈关系。”谭天说,正是在“土油画”的探索中,胡一川达到了这一最高境界。南方日报记者李培

实习生文秀维

   上一页   1   2  


与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