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艺术中国现场报道: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2010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28 15:51:3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报道:11:19

商玉生:这里边基金会占多少?中国的基金会目前一共有不到2000家,在40万多民间组织当中只占0.5%,但是中国比较少。中国的基金会在解放以前,中国是有基金会的,但是大陆解放以后,整个慈善跟基金会组织处于被取消和被合并了,在解放后长达30年当中,中国的基金会是一个空白,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成立起来的。大体上到目前为止可以说经过三个阶段,1981年到1988年是初建期,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无序期,因为是无章可循,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部《基金会管理办法》,1989年国务院又颁布了《社会团体管理条例》,这样从1989年以后基金会处于一个起伏发展,上上下下的时期,大家可以看到。从2004年中国的新的基金会办法公布以后,确定了非公共基金会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艺术中国报道:11:18

商玉生:我下面所讲的,首先我们在讲艺术基金会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谈到中国的公民社会;中国的公民社会总体上的概念,这个表是我在2000年在上海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介绍情况的表格。中国的公民社会,大体上有一种是属于官方的,上面是官方的NGO形式,下面是属于民间的。官方的特点,中国NGO公民社会发展当中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具有相当大的官方色彩,而且中国在以前几乎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公民社会,所以官方的NGO是中国NGO当中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很壮大。民间的NGO有两部分,民间组织这一部分当中,就是我提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所管辖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几种类型是目前民间组织的一个主体。下边还有一些草根的NGO或者是基层的NGO,是指的一些不需要或者不一定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一些非注册的机构,或者是一些备案制的,或者是在机构,在学校内部的学生社团。 这样一个公民社会总的一个概况,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蓝皮书》当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些机构当中的组织规模如何?总的加在一起,估计大概有800万到1000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差别呢?从定义上讲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你有你的定义,我有我的定义。在这个当中,刚才我提到由民政部、民政管理所,就是我们民间的非盈利主体部分当中大概超过40多万,就是这样一种在800万到1000万当中,我们的民间组织只有占0.5%,这个数据我在看包括美国,包括欧洲,包括日本,他们都在超过4%-5%,他们要比这个数量大得多。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 商玉生


艺术中国报道:11:17

商玉生:先做几点说明,一个就是说我们这里所说的基金会和艺术基金会或者公益基金会的概念是按照中国的法律,国务院所公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所指出的这样一个非盈利的组织,这是我们所说的基金会的概念,后边是这样统一的概念。 另外我们这里提到因为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有人翻译成艺术基金会,我们所讲“美术”这个概念就是跟我们今天所谈的“艺术”的概念又是一个窄的概念,这里头,我们今天所讲的基金会,应该范围很广,但是我们所做的工作局限一些比较窄的范围,这是我们在概念上做一个区分。 另外我们在做调查研究的时候,因为在国内的艺术基金会是很少,所以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在调研当中得到了目前一些很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像李可染基金会,吴作人基金会等等,给予很大的配合,所以我们后面所谈到的材料、资料里,谢谢他们对我们的帮助。 另外我们在统计的材料当中,中国基金会中心刚刚建立不到几个月的基金会中心,他们的网站,他们的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所以我在下边介绍之前先做这几点声明和感谢。

艺术中国报道:11:15

主持人: 谢谢鲍德森先生为大家做出的精彩演讲,下面的一个主题是中国大陆艺术基金会的发展,由我们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秘书长商玉生老师给大家做这个演讲,介绍一下中国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是由中国著名的艺术家吴作人先生和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吴作人先生1989年创建成立的,是中国目前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艺术基金会,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非公益组织,商玉生老师是中国最早出现非公益事业的先行者和领军人物,从1980年起就开始从事并参与多种民间公益组织的研究和创建,本人创建了多起民间的公益机构,退休以后他成立了中国基金会中心,为提升中国非营利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并整合信息,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下面有请商玉生老师。

艺术中国报道:11:14

米歇尔·鲍德森:此带来的在文化艺术、科学象征层面的交流,将是未来思想多样性的保障,在这方面不屑的努力,也可以让我们有力量应对前方的各种挑战。我想艺术基金会之间的互动和国际化交流,可以拓展他们在艺术传播上的力量,可以创造富有决定性意义的文化成果。在我看来一个月之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先生曾经参观希腊雅典的卫城,这是很好的表现。我们可以想到帕特农神庙的修建,苏格拉底的形成等等文化根基的实践恰巧是孔子思想产生的前期。今天的这些文化根基仍然不断地在为新的艺术交流提供养分,各类艺术基金会在当中也继续做着不屑的努力,我想今天我参与的论坛就是一个切实的例子,感谢大家。很抱歉可能时间比预计地稍微长了一些,感谢大家的耐心。

艺术中国报道:11:12

米歇尔·鲍德森:艺术传播于是成为这一充满前景领域当中的工具和感性交流的促使者,我们可以期待基金会在这个领域当中大有所为。在原文当中我本来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具体的当代艺术传播的例子,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许我可以留在明天,我现在到了今天发言的结论部分,经过上述不对不同类型艺术基金会的传播方式,尤其是教育和各方面的传播类型,我们应该考虑今天的艺术所在,尤其应该注意今天艺术的国际性。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样展览的维度是清晰地体现在吴作人基金会理念当中,这是对吴作人先生教育思想的延续,吴先生一直关注的是西方与东方文化的交汇和交融,他无异于能为今天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其实。我想就像刚才范馆长谈到的在世界化趋势当中艺术交流的活动呈现着激增的态势,艺术基金会除去希望长久传扬它的艺术市藏,除去希望以私人或者公共形式关注艺术创作和不断显现的意义之外,基金会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更为丰富的文化增值,是智识的繁荣,而非停留在原有的概念上,也就是说对于艺术产品的简单消费。

艺术中国报道:11:10

米歇尔·鲍德森:才我们谈到艺术家基金会,应该说如果我们对于艺术家基金会有着深入分析之后便可以看到在艺术传播活动对于这些基金会完成他们的使命有着先决而且根本的意义。我们都了解吴作人先生不仅是划时代的艺术大家,他在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这样一个职位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位目光敏锐的教育家,对他所处的时代的现代性保持着非常开放的态度,他经常强调通晓艺术表达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艺术实践与艺术传播的意义,在本此论坛中我们会凸显出艺术传播的重要性问题,在道德和学术上的问题,我们同时也会思考发展一个艺术基金会的艺术传播使命在未来有什么样的机会。我本人在2000年曾经组织过一次有关当代艺术传播的论坛,我记得在开篇词当中安格米先生,当时曾经任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安格米先生这样评述过当代艺术的全球化问题,他说艺术再次找到了它的祖国,不再是艺术品产品的地方,而是艺术品在公共意识当中诞生的地方,是艺术品得到传播的地方。同样在这次论坛当中,时任艺术史研究院院长的莱希特先生也曾经谈到“艺术史并非一定先于展览机制产生,他以旨在对其进行展陈说明的机制一道产生,一旦产生瓦解甚至再重塑,展览同时也是制造艺术史的工厂”在今天我们可以说艺术传播通过对于艺术意义的关注和不断丰富,同样也是成为制造艺术史的工厂当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了艺术沟通与交流,艺术传播及其所拓展的意义不仅使得文化价值更为丰富,同时使艺术传播成为一种象征性的交换媒介。

艺术中国报道:11:10

米歇尔·鲍德森:间过得很快,我想下面着重地深入谈两点问题:一点是我一直关注的有关于当代艺术的传播,尤其是艺术基金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我也会大概对未来谈一点设想。我在前文当中也谈到了艺术传播这样一个概念,这是在法国通用的一个说法,它包括各类艺术教育活动,以及与艺术相关的传播活动。我想说的是“传播”这个词并非是指向媒体的,而是指各类知识传播活动,以及教育支持行为,它的目的是在于促使全社会对艺术之意义有着更为深广的理解,应该说包括在美学上、历史上、文化上、社会上,甚至是经济层面上的意义。

艺术中国报道:10:35

米歇尔·鲍德森:外我还想提及的是意大利艺术家普特莱托的艺术基金会,是在1999年创立的。应该说艺术称是一个巨大的观念实验室,是建立在乌托邦的基础之上的。艺术城向通过审核的年轻艺术家提供四个月的奖金,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研讨会、讲座,与不同的艺术家进行交流、碰撞。与前面两个基金会相似,但是资源的规模稍微小一些的是巴塞罗那的塔比埃斯基金会,他们都是有非常丰富的现当代艺术藏书,以及文献,应该说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都有着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艺术中国报道:10:34

米歇尔·鲍德森:类基金会我最后举一个例子,还有收藏家基金会,还有美术馆收藏,就是在巴黎的红房子,它的创建者是加尔贝先生,红房子目前来说有着非常杰出的展览策划。应该说还有另外一类基金会,尤其吸引我的关注,就是艺术家基金会,我想跟我们今天的论坛主题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我想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可以是这类基金会的代表,我们本次研讨会也可以充分地显示出它在文化上的开放性。在这一类艺术家基金会当中,有一些是以维护和传承创建者的艺术影响力为主要目的的,同样是属于艺术家基金会的范畴,我想以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为例,他们的使命应该说是在传扬艺术家的创作之外还以面向当代、当下新的学术挑战为已任,推动高质量的研究活动,以期待后来的艺术家能够更好地延续基金会创始者的理想和初衷。在这一类基金会当中我还想着重提到另外几家,其中有一家是由极简主义艺术家贾德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创建的。基金会有着非常大的展厅,大概整个建筑面积占地150多公顷,集中展示了一批极简主义大家的艺术作品,应该说基金会致力于各种教育和研究项目,他们和本地社区遍布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学机构,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他们同时也会邀请年轻艺术家驻馆创作,还和高等艺术学院的学生保持着联系。应该说基金会与艺术学院的学生保持着紧密联系当中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极富挑战性,融入博物馆展陈环境的实验机会。

艺术中国报道:10:33

米歇尔·鲍德森:想我们对于1937年创建的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都非常熟悉,它在世界都创立了美术馆和分支机构。在古根海姆基金会的旗下可以想到1948年在威尼斯落成的古根海姆收藏,还有开幕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也是由现代建筑大使莱特设计的,成为纽约标志性建筑,还有1997年开幕的毕尔包古根海姆,由盖瑞设计建造。此外我还想谈到一个非常低调的,但是也很重要的丹麦的私人美术馆,就是路易斯·安娜私人美术馆,位于丹麦的哥本哈根附近。路易斯·安娜美术馆于1958年由詹森先生创建,他本人非常低调,实际上路易斯·安娜美术馆成为欧洲非常重要的当代艺术机构。此外我还想提到大概是同一时期成立于法国的马格基金会也是源于法国非常著名的画廊,部长先生为马格基金会揭幕,它的设计建造者是加太罗尼亚的建筑设计师赛尔。同类的基金会当中我们还可以列举的是里斯本的古尔本肯基金会,于1956年成立,还有科隆的路德维戈美术馆,还有法国的皮诺基金会致力于收藏国际当代艺术,皮诺庞大的当代艺术收藏2006年在威尼斯展出,2009年之后又增加了新的海关大楼的厂址。

艺术中国报道:10:27

米歇尔·鲍德森:外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是在葡萄牙的塞莱尔富艺术基金会当代艺术馆。塞拉尔夫建筑载体本身就是三十年代装置艺术派的经典作品,由维兹拉的拉布拉尔湖,并且在这个载体当中创建了当代艺术基金会,它所附属的艺术馆是著名的建筑师西萨来设计。从开馆以来它便在国际上富有圣明,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还有一类可以被称为企业基金会。 这一类基金会的目的是在于让企业及其创始人的形象及声明长远流传,经常以建立活动和推广其艺术方针。其活动形式有建立艺术收藏,建立美术馆,组织展览和竞赛。在众多的知名企业基金会当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在欧洲尤其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几家,比如说在巴黎我们可以想到卡地亚基金会,其建筑是由奴埃尔担任设计师的,还有里卡尔基金会,还有将在2012年成立的由阿尔诺创建的路易维登基金会,在里斯本,在葡萄牙我希望体积的是里斯本的文化基金会,是由凯夏银行创建的,在瑞士的马蒂尼我们可以想到的艺术基金会,最初是由私人收藏或者画廊演变而来的。这一类基金会的目的并非仅仅在于扩大原有的收藏,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应该说更是为了延续创始人以及艺术方针。这些创始者他们有可能是见多识广的艺术爱好者,也有可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专业人士。一些私人收藏在之后发展成为美术馆或者当代艺术中心,而另一些私人收藏则有可能是融入了公共美术馆、公共博物馆,这样极大的丰富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收藏。

艺术中国报道:10:25

米歇尔·鲍德森:先我想谈及的是综合性基金会,这类综合性基金会可能会有多重的社会目标,在他们的政策当中有对文化艺术项目的支持。这类基金会可以补充或者扩展,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的艺术项目。在比利时有巴杜安国王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公益基金会,有很大的自主权,以关注重大社会问题为已任。它所履行的使命当中尤其是以人道主义为重,基金会的项目多由政府或者是机构来委托,巴杜安国王基金会负责拨款的日常管理,这些拨款当中的一小部分也是用来支持文化教育活动的。与此相似我们还可以谈到法兰西基金会,它从1969年开始关注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当中遇到的问题,支持各种具体而创新的项目,它会协助捐赠者寻找最合适自己的项目。法兰西基金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私人基金会并不受到任何公共拨款的补贴,法兰西基金会的运转完全是依靠私人拨款捐赠,它是构成了慈善捐助者和社会工作者之间很好的纽带。法兰西基金会选择最恰当的项目,对之发放资助补贴,设置各种奖项或者是奖学金,为赞助者提供建议和支持。在第二类当中我希望谈到一些在创始之初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的一类艺术基金会,卢森堡的约翰公爵现代艺术馆基金会在他的支持下建立了卢森堡的现代艺术馆,卢森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这样的一个艺术馆在欧洲是非常重要的。卢森堡现代艺术馆的建筑是由著名的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同时也是中国苏州博物馆以及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入口的设计者。

青年与造型艺术协会主席 米歇尔·鲍德森


艺术中国报道:10:21

米歇尔·鲍德森:各位嘉宾早上好,首先我想感谢这次论坛主办方,中国美术馆以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感谢范迪安馆长,北京大学的朱青生教授,以及吴宁女士,一年前他们曾经到布鲁塞尔为吴作人先生在比利时的展览鞠躬尽瘁,我今天也很高兴回到北京来参加这次论坛。也感谢今天在场的翻译。我想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的发言会相对于原来准备的文本来说做一些缩减。在今天我发展的开头,我首先向比利时当中区分两个不同的机构,一类被称为基金会,另一类称为非营利组织,相当于在法国法律当中被称为1910年立法成立的组织。在文化艺术领域当中非盈利组织与基金会可以遵循同样的目标,比如说艺术赞助、慈善捐赠,支持艺术与研究活动等等,非盈利主要是资金所得和赞助进行运转,非盈利组织可以被解散,他们的资产将遗产章程当中原先的规定进行重新分配。与此相反,如果说私人或者是公益基金会的目标同样也是具有非盈利的性质,但是介入基金会的形式将一笔财产或者是资金用于公益事业,这样的形式是不可逆转的。换句话说,投资基金会的资产将从创始者的总资产中永久脱离开来,专用于事先选择的非盈利目标的实现,基金会也将在其创始人死后继续存在。在下面我发言的第一部分当中,我试图对于各类基金会做一个简要的分类。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