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展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作品映入眼帘,第一眼就能感受到中国古文字的端庄、大气、古朴、浑厚的古韵,细细研读字形字体,简体字也融入篆体书法作品中,多变又统一,气韵生动,运笔传神,好看又易懂,魅力无穷。欣赏罗炳芳的篆书作品给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的印象。
罗炳芳的作品鲜明个性是设色之美。不拘泥于表象“随类赋彩”的直观再现,而是以充满现代感的色调和构成形式,赋予了更多的感情因素,使色的铺陈成为诗化的语言。纵观他的作品,可发现他在处理色、墨、线的关系上得心应手,染中求写、染中见笔。它既不像西方古典油画那样抹平笔触,不同于水彩画中的烘染,也不同于中国工笔画中的平涂和晕染。在他的作品中,笔笔有痕,笔笔有迹,以色当墨,皴擦勾勒,大的体面均由无数复杂交错的笔触和相应的点线结构而成,积点线而染成体面,由此在大限中求得了无限。读他的画,有一种清朗舒畅的快感,感受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活力。
水彩画《梦萦汀州》中,画家没有采用留白而是运用特殊的技法绘出桥上、桥下、船只上、旅店中的点点灯光,充分、生动地表现了夜色中的繁忙景象。中国著名画家、罗炳芳的恩师罗工柳对罗炳芳运用独特技法创作的具有抽象渲染韵味,表现氤氲之气、潺潺流水、粼粼波光,整体和谐统一,光、雨、云、雾浑然一体的水彩画及中国画作品大为赞赏,并在看过他的书画作品后欣然为他题字“以一当十”,充分肯定他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的诸多超越。中国画《满山红遍》是画家用理念和独特的皴法达成的机理效果来表现的红叶,画面单纯,深浅微弱的变化,色彩丰富,不感觉生涩,用黑色来衬托红色乃是大雅之美。作品中的红叶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红叶,那是一种红透了、满山遍野、层林尽染的感觉。罗炳芳运用写意的手法、象征性的色彩语言达到装饰性的效果。在谈及这幅作品的创作经历时,他说“我1952年到北京,在北京生活50多年,画了很多幅红叶作品,但是直到1998年我创作的一系列红叶作品才真正画出了我心中的红叶,对北京的感受,中国的繁荣强盛。”中国画《金龙腾飞》中,罗炳芳进一步探索中西结合,墨更重于色彩,墨与色的结合更加浑厚,笔墨皴法运用更加纯熟、生动,中国著名画家侯一民在看过此作品后,幽默地称其独具特色的皴法为“疙瘩皴”,并对这种“疙瘩皴”技法的运用表示充分肯定。
开幕式剪彩
“因其静,铸其美”。在罗炳芳的中国画作品里,人们看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可爱的就是在这宁静之中却能激发人心上的惊涛骇浪,遥远的却能在心底深处靠近,身外有个世界,纷繁喧嚣,心底有个世界它却那般清幽、宁静。罗炳芳的这种审美倾向显然是与禅宗的宁静淡泊分不开的,诚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至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的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构成了禅的心灵状态。这样看来,传统的“逸格”的境层,就取决于禅境作为其归宿。
从整体布局而言,他追求一种“幽”境,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美感。面对苍茫幽远的大自然,他得到了理想、人生乃至情感和艺术追求上的同化和升华;生活的阅历和对自然的体验使得他独爱这种幽静与清远,这是妙之所在、意之所在、韵之所在。作品所产生的“幽境”,是画家追求的产物,更确切地说是画家心灵的产物。大自然之“幽”不经过画家的精微体察、心源物化,是不可能深切地表现在作品之中的。
罗炳芳的画作充满了东方韵味,又融入了当代审美的情致和西画的构成与色彩,带给人无限的美感。我们有理由肯定他的新图式,他的创造性、民族性,无疑会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出更强大的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