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川美大本营搬迁 黄桷坪向左走? 还是向右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07 08:50:46 | 文章来源: 重庆日报

 

备受煎熬的留守

陈茂华是内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师,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美院的代课老师,同时,他还在黄桷坪开办了一个艺考培训班。

4月22日,望着川美已经搬得所剩无几的教学楼,陈茂华在心里问自己,培训班还要办吗?是不是也应该在新校区去另外租一间工作室了?事实上,这些问题,他已经问了自己无数遍。

面对川美“母体”的搬迁,留守,也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情。

接受记者采访前,青年艺术家黄淋去听了一场中山大学教授杨晓彦的讲座,黄淋现在很珍惜这种听讲座的机会,为此,他比采访时间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会越来越少了,讲座、展览都会尽量往新校区安排。”

李勇是著名的黄漂“三剑客”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从川美毕业后,就“漂在黄桷坪”了。

前不久,501当代艺术中心举办行为艺术表演《附体自然》。李勇告诉记者,当天,艺术馆里站满了人,90%都是学生。“可是,最迟明年,这些学生大部分都要搬往新校区,没有学生的黄桷坪,将会是什么模样?”

李勇表示,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创作作品了,面对川美的搬迁,他暂时没有选择离开,是不知道究竟该如何选择。

他曾想过要回秀山老家,可自己的言谈举止会被当地人认为是“怪人”,黄桷坪让他找到了精神上的认同,离开,是一件太难太难的事。

“也许,短期内黄桷坪的氛围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空荡荡的工作室里,李勇的答案像是给记者的,更像是给他自己的。 

“三五年之后呢?”面对记者的追问,李勇沉默了许久:“未来真的好难说。” 

油画系毕业的王春燕是新一代的黄漂,她的住房兼工作室在黄桷坪电力一村一栋农民自己建的房子,“房间不大,但站在走廊上,看得到电厂的大烟囱。”

刚刚结婚的王春燕生活并不富裕,去年春节,她甚至还找朋友借了几百块钱才敢回老家。没买保险,没考虑生孩子的问题,画画菜画、教教考生维持生活,28岁的王春燕选择留在这里,“就是为了可以自由地画画”,当然她也向往有朝一日能够成名成家。2007年,王春燕在黄桷坪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展《图像变》。

王春燕说,如果不是在黄桷坪,她不可能有这样办个展的机会。她说,像她这样的年轻人留在黄桷坪,其实是为了寻求机会和自己的未来。

然而,川美校区的搬迁,将有可能带来艺考培训的削减,这将直接影响到她的生活。生存都成问题了,与之相关的,机会与未来或许也成了一个未知数。

对于这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王春燕显得很茫然,一句“看看再说吧”代替了她复杂的心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