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博娃的精神家园》
传统水墨的生与死,已经探讨争论了无数次,这似乎是个无解的艺术题目。近日,第一届林州水墨双年展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进行,在“30年中国水墨艺术”高峰论坛上,与会者提出了“后文人画”概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当代艺术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欧美的博物馆艺术、画廊艺术之路,艺术家制造了笔绘,制造了画院,制造了宋庄,制造了798艺术区,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艺术产业集群,这是一种杂交的艺术生产方式——小农经济加后工业管理。同样三十年的水墨实验也制造了有别于西方艺术史的职业艺术家,大部分活跃在这三十年中国水墨第一线的水墨艺术家,都日益显现出一种业余状态,也就是恢复了一种对艺术的把玩状态以及对文人价值的一种追认。
在多伦现代美术馆活动期间,举行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大型文献首发仪式,这也是对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文献的一次重要整理。此文献包含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水墨艺术的原始档案,包括手稿影印件等。展览分为国画名家、现代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经典书法、现代书法、后文人水墨8个单元,林州水墨双年展也打破以往双年展一地展出的模式,除了多伦现代美术馆之外,还在河南林州水墨艺术博物馆、北京尚元素美术馆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邀请的大部分艺术家都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职业艺术家,他们从个人的经历上很像传统的文人,有从事编辑工作的,有大学老师,有军官,有政府官员,有职业节目主持人,有作家,有电影明星,比如“后文人”单元中有赵忠祥、董浩、张铁林、闫月明、岛子、陈传席、秦伟、冯小刚、李铁军、孙连刚、苏菲舒、东方涂钦、旺忘望等参加。如今,有的艺术家职业身份更加复杂,水墨和书法不是他们的唯一诉求,而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当代意义上的文人状态、后文人状态,是“中国制造”。
后文人艺术同样也不是一场中国的水墨艺术运动,而只是一届水墨双年展的一个学术主题,其来自两方面的遗产,一是中国建立的文人及文人画系统,一是建立在西方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城市生活。这种后文人状态,为中国当代水墨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原动力,但是,现代城市生活早已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执笔人的境界也被“雨打风吹去”,甚至还不如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这或许也正是其尴尬之处。
王川《2009冬No.2》
王艳萍《屏风系列-聚No.1》
张浩《精神旅行》
如今,有的艺术家职业身份更加复杂,水墨和书法不是他们的唯一诉求,而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当代意义上的文人状态、后文人状态,是“中国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