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红专厂”媲美北京798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1-06 10:22:18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摘要:说到艺术区,不要以为广州只有一个信义国际会馆,眼下,广州又一个艺术区悄然诞生了!

说到艺术区,不要以为广州只有一个信义国际会馆,眼下,广州又一个艺术区悄然诞生了!其名为“红专厂”,据说是一个“让艺术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贴近市民生活”的艺术创意区,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领导视察后的评论则是“以后这里会比北京798好”。

虽然这一评价还是未来时态,但广州人对艺术区总算有了一份新的期待。

■城市探秘

其实“红专厂”眼下还未挂牌,路边只能看到“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的招牌依然醒目,虽然它已成为历史。下车,步行入园区,脚步变得轻松、随性。10月的阳光很舒服,老厂房搬迁后特有的宁静让人迷恋。第一个进驻红专厂并在10月揭开面纱的集美组,用一场轻松的露天开幕酒会打破了园区的寂静,也让更多的人发现——— 鹰金钱的老厂在悄悄“蜕变”,一个新的艺术创意区即将从旧工厂里诞生。

一些厂房已陆续被“瓜分”

说集美组是红专厂艺术创意区内首家创意引擎也不为过,从去年冬天到今年10月,集美组用了近一年在此打磨自己的办公楼。厂房的结构空旷开阔,很适合改成LOFT办公空间,站在二楼往下望,会看见一个规模壮观的设计团队空间,而他们的头顶,不是铝扣板天花吊顶,而是让人羡慕的空旷——— 那可是仓库的高屋顶呢!集美组没把它隔出多层空间,而是把更多的空间让给设计师们,改变的,只是在屋顶加了现代化的通风换气设备,“这样节能减排,既保证空气质量又能省很多空调费”。

乒乓球台就设在工作室门口,有三两同事趁空隙挥拍、切磋球技,办公楼前的花草树木,都是自由生长的模样,没被精心修剪成整齐划一的样子。而这样的原生态,在园区里处处可见,树,在阳光下形成几十年才有的绿荫。

顺着林荫道往里走,看见有藤蔓顺着红砖墙爬满整个屋顶,又开始向旁边的屋檐抛媚眼,小屋前立着牌子:O PEN A M 10:00--PM 6:00,推开木栅栏门,原来是一家黑胶咖啡店。有舒缓的音乐在小屋内响起,一切装修都是拙朴的,几个混凝土块横竖交错放置,搁上一块玻璃,就是茶几,藤椅上丢着松软的抱枕,有人在店里坐而论道。

再走几步,就是铁幕画廊,眼下正赶上纯影社举办的“愈黑·愈纯”纯·影展,不带有丝毫的商业性质,纯属摄影爱好者们的交流。不远处,就是王受之的“牛棚”工作室,正在装修。

园区内的厂房已陆续被广州艺术圈的人“瓜分”,如广东著名节目主持人何浩鹏、《羊城晚报》摄影师邓勃、设计师林学明、陈向京、张宁、齐胜利……此外,正在装修的还有红酒窖、表叔茶餐厅、IM A RT创意中心。据悉,红专厂将划分为创意艺术区、商业品牌区、品牌展示区、影视媒体区、餐饮区及露天咖啡茶座、休闲设施、教育培训区、创意艺术广场。

废旧机器成为特色雕塑

在路口,常会被那些独特的“装置艺术”吸引住——— 其实,它们本身是鹰金钱遗留下来的废旧机器或某个配件,“这是我们抢救出来的,要不就被当废品卖了”,作为罐头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这些废旧的机器身上可能记录了上百年的历史,如今它们成了园区的雕塑,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废物利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某个后院,你会邂逅一口巨大的锅具——— 当年,不知是用来洗鱼还是煎鱼的锅,看起来执着而孤独,可身边就是高雅的画展,它还会孤独吗?

■揭开面纱

鲮鱼罐头曾从这里走向全国

2000年,我还是租房一族,曾住在员村四横路的一小套间里,与马路边的鹰金钱工厂为邻,早晨或傍晚常看到工人们从工厂北门进进出出———想起在遥远的哈尔滨念大学时,常去学校小卖部买鹰金钱豆豉鲮鱼罐头下饭,那可是学生用来打牙祭的奢侈品,“鹰金钱”,便伴着豆豉鲮鱼的特殊味道刻进记忆,没想过,有一天我跟它的距离,仅隔一条马路而已。

厂房搬迁留下16万平方米“空城”

今年元旦,听闻广州本土最有影响力的室内设计公司集美组从二沙岛搬进了鹰金钱厂区,好奇前往,却在员村四横路碰了壁,鹰金钱北门已封,四横路在此被一堵墙拦腰截断,只能穿越美林海岸绕到沿江路,从南门方进得厂区,绕了360度。原来在2008年9月,为响应广州“退二进三”的号召,鹰金钱厂房搬迁到从化,只留一座空厂在此。

鹰金钱的这个空厂,总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毗邻珠江,跟CBD为邻,闹中取静。集美组在此将旧工厂改造为设计工作室,很多人并不奇怪,他们一向特立独行,一向不愿在市区的写字楼里扎堆。

集美组引领艺术区进驻大潮

集美组总裁林学明当初只是想找一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办公,可后来发现,这里有天生适合作为艺术区的闪光点———这里有大量带有上世纪70、80年代烙印的建筑,诸如厂房、仓库、宿舍,它们看起来一点都不“时尚”,红砖墙上泛起的青苔,遗留下来的锈迹斑斑的机器,站立在池塘中央、池水齐腰深的篮球架,小楼前后左右无处不在的绿荫……其实,都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厂留给这个城市的礼物。“老厂房身上沉淀的历史与气质,是新建筑无法比拟的”,林学明说,跟上海、北京相比,广州的艺术区实在太少,眼前既然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园区放在这里,为什么不能变为一个艺术区呢?

有人说,艺术区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靠文化积淀出来的,这句话也许暗示了鹰金钱旧工厂的来生,注定要跟艺术区有所关联吧。在政府的支持下,将鹰金钱改建成“红专厂”艺术区的计划在今年7月出炉,一直有心推动广州艺术区发展的集美组担任“红专厂”规划及顾问的角色,为此,集美组专门成立了“广州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据悉,计划还未完全公开,已有很多摄影师、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前来“抢租”,欲在此设立工作室,就连有些家具经销商也想在艺术区租块厂房,开一个家具艺术生活馆,“有家具经销商前前后后来了5趟,就想找块最适合的厂房”,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黄丽诗说。那时,才意识到,旧工厂真的要“变身”艺术区了。

■经营者说

“红专厂”要比北京798更贴近市民

发言人:黄丽诗(广州红专厂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名曰“红专厂”,黄丽诗说“取又红又专之意,在那个年代,这是很流行的说法,我们希望艺术区从名字上体现老厂房的时代特征”。“是要做广州的798吗?”很多人这样问,黄丽诗的回答是“红专厂要比798更贴近市民生活”,她说,眼下很多艺术区是艺术家们的自娱自乐,高高在上的,跟普通市民的生活离得很远,这样的艺术区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并不会长久,而红专厂的定位是“艺术生活创意基地”,什么意思?“比如周末,你们一家三口来红专厂逛,可购物,可看画展或摄影展,可听艺术讲座,可亲手做陶艺或学剪纸,累了,可到咖啡厅听音乐喝咖啡,饿了,可到餐厅吃饭,而这一切既是生活,又是艺术。我们希望艺术在这里可以跟市民互动,让艺术可看可摸可以体验,真正贴近生活。”

■玩家说道

这对广州来说是一大幸事

讲述人:摄影师小可

这块地盘可是房地产发展商眼里不可多得的“肥肉”,买下这块地用来盖商住楼,不需要华丽的概念包装就能赚个盆满钵满。盯着这块地皮的发展商多着呢,但如果真是拆光了盖新楼,实在可惜啊,幸好有人坚持将之做成艺术区,这对广州来说是一大幸事。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广州众艺术园区 升级版798
· 广州三号线上的创意群落
· 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在广州举行
· 广州艺博院重新开放 展近代文化名人作品
· 隋建国:艺术区始作俑者 引领大批艺术家扎堆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