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一位保加利亚的功勋艺术家第一次踏入中国美院;20年前,57岁的他带着未实现的艺术构想在北京逝世;今天,在梳理他的生命轨迹、展示他的艺术创作、彰显他的学术贡献时,人们发现他的生命就如一阕优美的歌,动听且动人。他,就是共和国第一批现代壁挂的催生人万曼。
9月9日至16日,万曼之歌——马林·瓦尔班诺夫与中国新潮美术学术文献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壁挂、装置、绘画、手稿、照片、笔记、录像……奏出了一首立体的“万曼之歌”。
聆听“万曼之歌”,听到的是艺术革新的先锋号。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至今还记得那个下午的黄昏角落里,万曼结实的背影,蹲在那里,在4号油画肖像内框中用麻毛编了一片结实而有表情的织片,第二年,这个织片变成了十几件巨型的作品,其中几件还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
在中国语境中,远道而来的万曼启蒙了中国学院体制内的现代艺术创作,他既是一位开拓者,又是一位启蒙者。万曼所倡导的现代壁挂创造活动,极大地启发了中国早期的装置艺术创作,打开了学院艺术创作的视野,也带来了艺术材料和形态研究的突破。从一楼展厅展出的万曼先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壁挂原作中,可以看出当年思想革命的棱角。
聆听“万曼之歌”,听到的是纤维艺术薪火传承的喜讯。万曼先生在生命最后三年倡导的当代纤维艺术,在他不幸去世之时,正站在一个纷繁多元的交叉路口,但他所倡导的现代壁挂创造活动,已聚集起了一个为数众多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其中的许多人,如谷文达、施慧、梁绍基等,早已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
2003年,中国美院造型学部以万曼壁挂研究所为学术基础,与雕塑专业结合,在雕塑系开设了“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形成了我国当代造型艺术教学中极富特色和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方向。万曼先生当年的创作理念结构性地纳入了学校的教学体系。在今年万曼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的师生一道在深圳与杭州两地办展,表达对先生的思念,展露纤维艺术的生生不息,在三楼展厅展出的便是这些后继者的优秀纤维艺术作品。
聆听“万曼之歌”,听到的是艺术教学探索的铿锵脚步。卢如来跟随恩师学艺四年,他眼里的万曼先生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先生重视基础训练和基础研究,也强调作品制作的科学程序,“他从不责难我们的失误,而是以学术探讨的态度来对待,他不仅是我们德高望重的恩师,也是一位可敬可佩的朋友。”
万曼先生不仅是艺术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他留给后世的教育设计图中可以看到他清晰的教学思路,万曼先生生前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一个“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壁挂艺术教育结构,在他的大量笔记中,人们可以发现一套详细的规画蓝图。在今天看来,他当年对于艺术教育的构画是完整踏实和极具远见的。
“万曼之歌”就好比一段真实的传奇,让人感念,让人景仰,让人思索。在云云观者中,每一个人都带着尊敬而来,带着收获而归,为“万曼之歌”铺出生生不息的弦外之音。
9月9日,上海艺博会盛大开幕,图①图②为展览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