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策展人难成职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7-28 18:39:5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体制外的“灰色”收入

  “尽管中国策展人的整体境况堪忧,直接获得的收益更是可以用可怜来形容,但是这并不影响个别策展人弄权‘自肥’。”邹文讲道,国内有些策展人跟国外的展馆联系紧密,在策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选取权。由于外国展馆机构的人员对中国的艺术市场不是很了解,因此策展人对艺术家的推荐和提携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艺术家唯策展人马首是瞻的态度,往往导致策展人话语霸权的加剧。而在这个过程中,送礼、“进贡”一下子“肥”了不少素质低下的策展人。

  我们都知道,一个策展可以推动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观念的发展,推出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最关键的是,“策展的整个行为可以看做是一次艺术的更新和洗牌”。邹文说,“许多策展人正是抓住了策展的这一特点,通过自己对展览的操控能力对艺术家进行不平等的压榨,而靠‘灰色’收入捞取好处的行为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界的悲哀”。

  据了解,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都在批评体制内的问题。然而,当他们抨击体制内腐败的时候,自己却在私下进行着这种由体制内转变到体制外的“灰色”收入行为,这不得不让我们更加痛心。对此,邹文表示:“当我们能从对体制的尊重转向更加尊重学术的时候,策展人本身及制度才能凸显出对当代中国内地艺术展览体制改革的潜在价值。”

 “群体策展”渐成新模式

  中文“独立策展人”一词,上世纪80年代或更早开始在香港、台湾等地区及海外华人范围内使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中国内地艺术界并在近年广为采用。尽管中国的策展人制度很年轻,可是已经在发展中逐渐体现出了中国式的特色。

  “中国的策展人制度是对传统的策展组织方式进行的一种具有西方策展人因素的改良。而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就是集体策展。集体策展虽然并不完全是国际化的,但我觉得目前这种模式最合理。”邹文表示,“由于艺术创作方式形成的领域太大,再加上中国艺术家的基数太大,中国目前很难形成一呼百应的权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仅书法家就有150多万人,画家也有40多万人,而被官方认定的美协会员则达到了8000人。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个策展人去操作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组织他们的展览,显然是力所不及的。

  据邹文讲,集体策展的方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国家行为,也不同于西方的独立策展人。应该说它是一种缓冲和过渡,虽然还留有以往展览模式的留痕和惯性,但可以避免偏狭学术见解导致的私人化色彩,以及个人知识结构导致的局限和偏见。这能极大地减少策划过程中的失误,保持过渡过程中的一种稳健。而中国美术馆就是应用这种模式的最好例证。

   上一页   1   2   3   4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得意忘形——展览现场
· [专稿] 刘文个人当代油画展
· [专稿] 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08
· [专稿] 石头青年——张宁雕塑个展
· [专稿] 朱进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