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策展人难成职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7-28 18:39:56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基金会链条缺失无处拉钱

  在中国,一些策展人难以保持独立人格,受商业利益驱使,也跟他们恶劣的生存状况有关。

  “中国年轻一些的策展人大部分都在做‘无偿’的策展劳动,真正能从中获利的很少。”王立新向记者表示,“一般精心策划的展览,从头忙到尾平均也就能挣两三万元。独立策展人是个痛苦的职业,因为没有机构可以领取资金,所以必须一年到头为策划展览而找钱。”

  据了解,在西方,策展人的学术后盾通常是博物馆,而经济后盾通常是基金会。只要方案好,就有可能获得经济上的保证,从而可以有效地实施。

  对此,邹文告诉记者:“国内的美术馆还没有将展览纳入到由策划人来策划的方式上,国内也几乎没有基金会资助独立策展人的活动。有的大多是专项基金,因此‘李可染’基金是不可能给‘吴作人’办展览的。”

  同时,邹文还提到,策展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全靠国家掏钱是不现实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文化艺术基金的积累、管理和发放机制,甚至缺乏支持产生这种机制的政策法规。在这些根本性的支持没有解决之前,策展活动很难有根本的改观。

  近年来,政府的资金扶持和基金会的资助虽然对策展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企业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容小视的社会力量。据邹文讲,企业对展览活动进行直接的资金资助在西方很普遍,他们有的是和艺术家定了“期货”,先投入资金支持艺术家开展览,以后再向其索求创作作品,而这种回报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的,也是健康的。

  艺术家为策展人开工资?

  “由于中国策展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策展资金来路狭窄,中国策展人的待遇还是很可怜的。”邹文告诉记者,“在国外,一个展览的前期投入资金是包含策展人的那部分费用的。策展人会按份额从中提取相应的费用。而中国的情况却不是如此,一个展览能有资金支持就很不容易了。而且即便有了资金也是划拨到艺术家手里,或者干脆直接由艺术家来承担这笔费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资金本来应该先经策展人手,直接用于运作展览,而后再把利润分给艺术家。现在反倒成了资金先入艺术家手,发工资给策展人。这样本末倒置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展会的质量,而展览的整体效应就更难保证了。”

  同样的,王立新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国外一个展览基本上是按照一个项目来运作,那么前期的投入中有一部分比例是拿给策展人的。而中国的策展人现在无非就是赚点稿费罢了。”

  对于当下这种情况,业内其实早有声音。针对“独立策展人”一说,业界的许多人就表示不认同此种说法。据了解,他们大多认为中国没有独立策展人,有的也是自由职业策展人。策展活动有了就策一策,没有就闲下来,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完全靠策展来养活自己。因此不能从经济上独立,就难有“独立策展人”一说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得意忘形——展览现场
· [专稿] 刘文个人当代油画展
· [专稿] 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08
· [专稿] 石头青年——张宁雕塑个展
· [专稿] 朱进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