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光影浮掠——动态影像在美术馆的应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6-30 10:16:47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动态影像资料的内容基本可分成如下几部分:

  1、拍摄和记录有关美术展览或相关艺术活动资料,特别是重要艺术家或重要专题的展览及活动,需要时可粗编成资料片。

  2、拍摄详细记录有价值名画家做画过程,以及通过访谈形式记录艺术家心路历程的访谈资料片。

  3、在上述拍摄的基础上选择制作有价值艺术家或专题展览的专题片。

  三、操作:有一定艺术处理和技术含量的动态影像资料与作品将是美术馆的一大特点

  1、购置符合一定技术标准(一般以省市电视台新闻专题用摄像设备标准即可)的专业数码摄像设备和后期非线编辑设备,如果领导重视资金也,当然配置设备标准越高越有各方面的优越性。重要的是标准不可太低,一般家用DV机标准就过低,家用机优点是小巧轻便,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户托就缺乏稳定性,成像技术标准低,图像不能胜任多次编辑,声音的失真度也比较大,成品无法和电视台在同等的技术平台上交流。专业摄像机需要保持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是有它的道理的,除去各种有技术要求的配件本身体积不可能太小外,摄像机肩扛的设计有效保证了使用的稳定性,而且达到一定的体积才可能进行比较平稳和细腻的推拉摇移的技术动作。所用带子等耗材也一样,家用带同样技术标准较低,本身就无法做到长期保存不发生变质。而且与家用摄像机配套的编辑机功能也不全,更加限制了后期的制作。

  当然可以质问,现在电视台这么多,让他们拍不行吗,答案很简单,缺乏可操作性。首先,电视台不是美术馆的电视台,不可能随时在你旁边待命。其次,电视台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他们没有符合美术馆要求的编导人员,就算有他们也会有电视台自身的选题方法和要求,不可能按美术馆的意图来拍片和做片。再者,即使美术馆出资请他们做,意图表达和磨合及工作语言相异而出现的问题可能最后花了钱还拿不到想要的东西。

  此外,如果依赖电视台,美术馆可能就不会再设符合专业标准的工作部门和人员,因此无力用专业标准积存原始资料,更无法持续性的使用和保管这些资料。

  2、依托美术馆和画家们长期必然的联系建立源源不断的资料积累,画家们都会来美术馆办展览,就和从展览过的作品中选择收藏一样,拍摄收集艺术家展览以及研讨会的图像及声音顺理成章,选择部分有影响的艺术家做充分拍摄,可以拍摄做画过程及访谈,请艺术家深入谈思想,甚至可以在展览的基础上做独立的专题片,对展览及作品和艺术家进行意义的延伸和深入。对艺术家本人特别是名艺术家跟踪拍摄其创作过程、生活过程应该说都会是很有意义的内容,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名艺术家,甚至可以长期定时的跟拍,留存其不同年代的资料。当然这个内容在我们浮燥的当下社会里做可能有点不合适宜,因为大家都在忙浮在表面上有轰动效应的事。但笔者认为博物馆的重点应该不是收藏轰动一时的东西的,只有发现并收藏被时间沉淀下来有价值的东西才是艺术博物馆最应该做的事。通过长期积累,以专业拍摄和专业收集角度做好不同类别影像,同时做好分类和可检索工作。当然还要以科学的态度做好长期持续保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其保管也一定有技术要求,不能用常人业余的方法来做专业的东西。

  3、之所以把影像的艺术处理放在最后来说,是因为美术馆的影像工作首先是美术馆专业工作的记录,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择一些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处理,这种处理就需要有度,见好就收,不能把处理做过头而喧宾夺主。当然要做好这一点其实需要很强的专业把握,最好的结果就是你用了大量的处理但不露痕迹,观者看到的只是片子的顺畅和自然,而看不到你的处理。片子内容做到有学术意义,形式也不能闷,到关键点时还要推起高潮能让人感动,艺术处理就是一个不可或缺很重要的因素。所谓度就是这样,可能花了很多心血做的很好但完全让人感觉不到,但只要有一点处理的不到位或者是处理过头,就会让人注意到某个处理过的东西不舒服而感觉别扭。

  特别应注意策展者因其筹备展览时对内容的深入了解会使他不自觉的总自以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清楚他正做的展览或了解艺术家的所有情况,他们会想当然的觉得自己明白的事当然人人都明白而使得片子做的只适合他一人看。编导者就要保持清醒,在过度熟悉内容的情况下还要保持适当的陌生感,这样才能最后使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懂片子,镜头的长度节奏感,出字幕的速度等等,文本解说用词不宜过多生僻多音,可能让观者无法顺畅理解内容,要充分了解通过时间性的语音表达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停下来让人琢磨的。

  既然是处理,就要说一下“处理”这两个字背后所包含的因素。动态影像只要独立成为一种艺术样式,就会和舞台艺术一样,是一种综合艺术,其本身是由比较复杂的多项元素组成。简单说,可分为艺术和技术两部分的综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2008牛房仓库暑期工作坊
· [专稿] 吴冠中2007新作展
· [专稿] 苏州博物馆06-08年展览
· [专稿] 行业精英齐聚威海,共庆陈博会开幕盛典!
· [专稿] 四川地震赈灾艺术品义卖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