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海外

新戏剧艺术:中国/德国 Neue Dramatik: China / Deutschland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27 09:57:0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活动时间: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

活动地点: 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方家胡同46号

主办机构: 歌德学院(中国) 杜塞尔多夫剧院

          华亚艺术基金会

合作机构: 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

项目负责人:高毅,歌德学院(中国)文化项目部 yi.gao@peking.goethe.org

            曹克非 电话: +86 139 116 507 45 电邮: caokefei64@yahoo.com.cn

[新闻通稿]

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歌德学院北京分院与杜塞尔多夫剧院合作的项目“新戏剧艺术:中国 / 德国”将在北京举行。该活动是2009年3月于杜塞尔多夫剧院成功举行的第一部分的延续。它不仅涵盖了对剧作家和作品的介绍,而且还进一步推动了两国戏剧创作者(作者、导演、编剧)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通过比较、讨论戏剧的不同创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使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社会认知的剧作家们从中找到契合点,以便今后可以共同合作。“新戏剧艺术:中国/德国”的序曲 “中国新戏剧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在德国的盛大节日,并建立了中德剧作家之间的交流平台。

在北京的活动将与第一部分相衔接——在德语国家舞台上公演过的德语剧作家们的作品将被翻译成中文,以情景朗读的形式呈现,届时作者也将到场与中国同行交流。这四部德语剧本分别是德艾・罗尔的《最后的火焰》、亨德尔・克劳斯的《黑暗诱人的世界》、卡特琳・勒格拉的《当局者》和乌尔里克・叙哈的《CHINA SHIPPING》。此外,由德国剧作家格斯娜・丹克瓦特创作,中德演员合作的舞台剧《Tales》也将在北京首演。与此同时,两部中文剧本——多多的《天空深处》和潘惠森的《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也将有幸与观众见面。 主办方还荣幸地邀请到6位目前活跃在国内外著名的剧作家及戏剧导演:多多(北京)、过士行(北京)、赖声川(台北)、潘惠森(香港)和孟京辉(北京)前来北京参与活动。

 

[活动安排]

10月16日 星期五

18:00 开幕式酒会

19:30 情景朗读《天空深处》作者:多多

21:30 《Tales》首演 作者:格斯娜・丹克瓦特

10月17日 星期六

14:00 作家讨论会(一)

      《Memory of Change:关于当代戏剧中的精神创伤以及集体记忆》

16:00 专题报告——杜塞多尔夫剧院的当代戏剧状况以及剧作家资助项目

      报告人:艾米莉・尼迈尔

19:30 情景朗读《黑暗诱人的世界》作者:亨德尔・克劳斯

21:30 情景朗读《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作者:潘惠森

10月18日 星期日

14:00 作家讨论会(二)

      戏剧作为可能性的场所:在全球化同一性之外

16:00 专题报告——“纪实戏剧”以及写作过程

      报告人:卡特琳・勒格拉

19:30 情景朗读《当局者》作者:卡特琳・勒格拉

21:15 专题报告——东西方之间的戏剧实践经验

      报告人:赖声川

10月19日 星期一

14:00 情景朗读《China Shipping》作者:乌尔里克・叙哈

16:00 情景朗读《最后的火焰》作者:德艾・罗尔

18:00结束酒会

 

[专题报告]

杜塞多尔夫剧院的当代戏剧状况以及剧作家资助项目

艾美莉・尼迈尔将以杜塞尔多夫剧院为例,诠释当代戏剧艺术、剧作家资助与城市(国家)剧院之间的关系。此外她还将详细介绍杜塞尔多夫剧院的长期资助项目“作家实验室”,并提出对于在北京设立资助项目的前景的深入思考。

“纪实戏剧”以及写作过程

卡特琳・勒格拉将围绕“纪实戏剧”,以她个人作品的创作过程为题进行演讲,阐述她是如何利用现实生活为素材进行戏剧创作的。

东西方之间的戏剧实践经验

赖声川将讲述他在东西方之间丰富的戏剧实践经验,以及他对中国戏剧潜力的看法。

《Tales》

《Tales》是一个集表演和剧本大纲为一体的“戏剧之夜”活动。丹克瓦特借助这一形式,与中国舞蹈家和舞剧编导小柯、音乐人虎子以及德国演员马库斯・赖因哈特和中国演员胡晓庆携手,为2008年首度推出的德中合作剧目《Ping Tan Tales Berlin》再续新篇。经过二次创作后,新版的《Tales》被重新搬回到中国现场,在一个快速且即兴的表演过程中展现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个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相同的城市生活蓝图,以及潜藏在快节奏生活表象下的真相。

 

[嘉宾介绍]

赖声川

是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戏剧艺术博士,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教授及前院长,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曾两度荣获“国家文艺奖”,也曾获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舞台剧《暗恋桃花源》获选为中国话剧百年十大名著之一;电影《暗恋桃花源》获东京影展银樱奖、柏林影展卡里加里奖、台湾金马奖和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于1999年获选为联合报“台湾文学经典作品”;《如梦之梦》与《暗恋桃花源》分别于2003与2008年荣获香港舞台剧奖——最佳整体演出等多项奖项。2007年,赖声川获得创意中国盛典最具创意人物奖、EY年度创业家大奖、风尚大典年度戏剧贡献奖,也代表“表坊”接受郝龙斌市长颁发的第十一届“台北文化奖”。

德艾・罗尔

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她从1989年起居住在柏林,常年作为汉堡塔利亚剧院的委约作家。1992年以来,她创作了近二十部剧作,对当代德语戏剧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德艾・罗尔的剧本《克拉拉的关系》曾参加2003年在北京举办的德语当代戏剧周。德艾・罗尔的代表作有《纹身》、《亚当的灵魂》、《无罪》、《没有话语的国家》等。2008年,《最后的火焰》被德国米尔海姆戏剧节以及德国权威戏剧杂志《今日戏剧》评选为德语最佳剧作奖。德艾・罗尔获得过众多奖项,2009年她获得了柏林文学基金会的剧作奖,并被聘为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

多多

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诗人,系朦胧诗代表之一。他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的重要诗歌奖,其作品在世界各大诗歌节进行过朗诵。此外他曾任加拿大纽克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驻校作家。多多旅居荷兰近15年后,于2004年回到国内,被海南大学文学院聘为教授。主要著作有诗集《行礼:诗38首》、《多多诗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小说集《搭车》、剧本《生日》和《在一起》等,还有多种外语译本。《天空深处》受德国杜塞多尔夫剧院委约创作,是剧院Central剧场2009年的开幕剧作。

潘惠森

现职香港新域剧团艺术总监。他从1984年开始创作剧本,早期作品曾受西方荒谬剧场的影响,带有强烈的黑色喜剧风格,例如由香港话剧团演出的《榕树荫下的森林》和《废墟中环》。1997年开始,他为新域剧团创作《昆虫系列》,作品包括《鸡春咁大只蟑螂》、《蚂蚁上树》、《三姐妹与哥哥和一只蟋蟀》、《螳螂捕蝉》和《在天台上冥想的蜘蛛》等,展现出深切的社会关怀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舞台意象,获得高度评价,成为香港当代本土戏剧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潘惠森曾五度荣获“香港舞台剧奖”(香港戏剧协会和香港电台合办)中的最佳剧本奖以及一次最佳导演奖。1999与2003年他又分别获得香港艺术发展局颁授的戏剧工作者年奖和艺术成就奖。2005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男人之虎》。2006年,他获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嘉许计划之嘉许状,以表扬其对香港文化艺术之贡献。

卡特琳・勒格拉

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她早年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在文学界崭入头角。90年代末开始接触广播剧。2002年她开始戏剧写作,由于她的剧作具有相当强的纪实性,并敏锐地触及人在当下的境遇,作品很快受到关注。卡特琳・勒格拉曾游历格鲁吉亚,伊朗等中亚国家,去过日本,美国和也门,目前生活在德国柏林。她杰出的代表作有《我们不睡觉》、《junk space》、《外面黑数字在咆哮》等。《当局者》2009年在杜塞多尔夫剧院首演,获得很大成功。

亨德尔・克劳斯

1968年出生在奥地利的蒂罗尔州,目前在维也那、柏林以及瑞士的一个小城生活。他以舞台演员身份开始戏剧生涯,曾任维也纳剧院演员,并出演多部电影。他导演的舞台剧处女作在格拉茨施蒂里亚秋季艺术节首演。他的第一部诗集在1994年获得德语国家重要的罗伯特・瓦尔泽文学奖,给德语文坛带来了“新奇的声音”。之后亨德尔・克劳斯开始专注于戏剧创作,2001年他自编自导《我渴望阿尔卑斯山;湖泊就如此出现了》,2004年他被德国的权威戏剧杂志《今日戏剧》评选为最佳剧作新人奖,2006年《黑暗诱人的世界》被相同的杂志评选为最佳德语剧作奖。

乌尔里克・叙哈

于1976年生于威斯巴登市,1996年到1998年在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与戏剧学院学习戏剧构作专业,毕业后在莱比锡担任多年导演助理。其间,处女作《人工草坪》首演。2003年起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在汉堡从事舞台剧剧本创作及翻译工作。从2002年至今,乌尔里克・叙哈获得多个奖学金,在布达佩斯,柏林和罗马短期生活并进行写作。《CHINA SHIPPING》和《私人生活》是乌尔里克・叙哈2007年和2008年的代表作。

艾米莉・尼迈尔

1965年出生于德国波恩,早年在波恩学习表演,师从于彼得•艾施伯格和鲁道夫•努尔特。1986年到1989年在波恩和慕尼黑大学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她曾在波恩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剧院担任导演助理,并于1990年在巴伐利亚国立剧院开始自己的导演生涯。1992年她获得慕尼黑“女性研究及文化”奖。同年她前往多特蒙德话剧院担任高级主管。1993年回到慕尼黑皇家剧院。从1995年起,她长期担任法兰克福剧院导演和负责人,并在慕尼黑、魏玛、雅加达、洛杉矶、汉堡塔利亚话剧院和柏林的德国剧院演出。2002年至2005年她担任弗莱堡剧院院长,2006年末到2007年初她接管杜塞尔多夫剧院。2009年她被聘为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表演、导演专业的教授。

克里斯托夫・莱普奇

1967年出生于慕尼黑,曾在慕尼黑和都柏林学习文学与戏剧学,曾经是木偶戏演员。自1989年起担任各大国际木偶戏剧节艺术总监。1996年开始担任慕尼黑剧院、弗莱堡剧院、杜塞尔多夫剧院和萨尔茨堡戏剧节的戏剧构作。此外,莱普奇曾在诸多专业期刊杂志中发表文章。2004年起他任教于弗莱堡大学,教授当代戏剧艺术课程。今年10月起他被萨尔茨堡莫扎特大学聘请为戏剧构作专业的教授。

曹克非

生于上海,曾在上海和瑞士伯尔尼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和戏剧学,在中国和德国以及瑞士从事戏剧导演工作,多年来策划了一系列中德戏剧交流活动。2008年创办了LADYBIRD瓢虫剧社。她导演的舞台剧曾参加过重要的戏剧艺术节,导演的主要中外剧作有:《在路上》、《习惯势力》、《火脸》、《终点站-北京》、《斯特林堡情书》、《在一起》等。 2009年3月曹克非在杜塞多尔夫剧院执导了诗人多多的首演剧作《天空深处》,获得巨大成功。她同时还共同策划了该剧院举办的中国当代戏剧的系列活动。除此之外,曹克非还翻译了诸多德语作品,比如托马斯・伯恩哈德的《习惯势力》,罗郎特・梅芬尼的《顶住》以及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和马克斯・弗里施的一些作品等。2006年,她因自己多年来在推介中德文化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德国驻北京大使馆颁发的“德中友谊奖”。

格斯娜・丹克瓦特

1969年生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曾先后在维也纳、米尔海姆和柏林等地的剧院工作,并在柏林默阿比特区(Berlin-Moabit)创立了小剧场及各种自由艺术团体。丹克瓦特常为多家固定剧场和具有国际背景的文化活动策划戏剧及艺术项目,曾担任过中德合作剧目《Ping Tan Tales》的艺术指导,同时著有《中国》(Blumenbar出版社, 2009)一书,其他作品包括:以火车、轮船和汽车为主题的“移动三部曲”(曼海姆/Hau 2007-2009),广播剧《请问何时何地》,电影《为了你的生活》(09’慕尼黑电影节)。她所撰写的文章被翻译成15种以上的语言。

 

[背景介绍]

歌德学院

歌德学院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世界范围内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机构。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成立于1988年。自建院以来,一方面致力于德语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另一方面积极广泛地从事德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根植于开放的德国社会和德国文化土壤,借助于跨国文化方面的专业力量,多年来歌德学院与中方合作夥伴在音乐、戏剧、舞蹈、电影、艺术、建筑等众多领域内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20年来歌德学院不仅在中德艺术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中国改革三十年,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政策上取得巨大发展的历史见证。

歌德学院(中国) 官方网站:www.goethe.de/beijing (中文)| www.goethe.de/peking (德文)

杜塞尔多夫剧院

杜塞尔多夫剧院是德语地区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戏剧舞台之一。这座位于古斯塔夫・格林德根斯广场的剧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2006至2007年的演出季开始,艾美莉・尼迈尔接管了杜塞尔多夫剧院。在整个团队的协助下,她制定出一套以主题为定位标准的演出计划,其中包括古典剧目、新剧目以及诸多跨领域项目。除施特凡・罗特卡普以外,杜塞尔多夫剧院还邀请到了安德烈亚斯•克里根布尔格、施特凡・巴赫曼、吕克・佩斯尔瓦、于尔根・戈施、福尔克尔・勒施、塞巴斯蒂安・鲍姆加腾、里密尼・普罗特考尔等数位在德语戏剧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导演。杜塞尔多夫剧院的“创作实验室”在德语地区堪称一流。在托马斯・约尼克的指导下,剧院不断致力于资助年轻剧作家的创作活动。2009年3月,剧院新的演出剧场Central在位于杜塞尔多夫火车站的老邮政大厅落成,该剧场的宗旨是为当代国际戏剧提供展示平台,并成为新戏剧形式的实验园地。

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

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成立于2008年10月,以现代艺术的跨界传播及实践为主旨,由文化艺术界业内资深人士共同发起。主体建筑由韩国仁川艺术中心的主设计师、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教授柯卫(James Wei Ke)先生设计。聚敞现代艺术中心以中国现代艺术的跨界实践为主线,在保持创新性定位剧场艺术空间的基础上,以敞开的状态对中国当代艺术形式(文学、美术、戏剧、音乐、舞蹈、新媒体等)进行有机的探索,并以“艺术中心以及小剧场空间”为切入点。

如需更多信息或图片,请联系:

张静琳

网络事务

主管歌德学院(中国)

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17层

北京市海淀区100086

Tel: 0086 10 8251 2909 - 122

Fax: 0086 10 8251 2903

Mobil: 13426413109

Email: web@peking.goethe.org

www.goethe.de/peking

 

邸 娜

网络事务助理

歌德学院(中国)

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17层

北京市海淀区100086

Tel: 0086 10 8251 2909 - 161

Fax: 0086 10 8251 2903 

Mobil: 15110123575

Email: Na.Di@peking.goethe.org

www.goethe.de/peking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2009北京798艺术节”开幕式联合主办方代表倪之克发言
· 专访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倪之克先生
· 中德狂欢——“歌德范儿”国际大派对
· “歌德范儿”国际大派对9月免费登场798艺术区
·  艺术中国专访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倪之克先生